您的位置:健客网 > 眼科频道 > 眼科疾病 > 其他 > 夜盲与维生素A存在着什么联系?

夜盲与维生素A存在着什么联系?

2015-09-01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夜盲也有可能是由于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这个病多受遗传影响,随年纪增大逐步恶化。如果这个病从视网膜的边缘开始,那么由于杆状细胞在视网膜周边,会首先受影响,而导致夜间视力下降。

  夜盲症主要是在黑夜或是光线较弱的条件下,人眼看不清。夜盲症的直接原因是视网膜色素变性,或者是视网膜杆状细胞(视杆细胞)的先天发育不良或后天病变,如人体制造视紫红质的原料之一维生素A的不足导致的。

  正常人的视网膜中有圆锥细胞和杆状细胞。圆锥细胞负责感受强光和分辨颜色,杆状细胞能感受弱光却无辨色能力、杆状细胞中含有视紫红质,这种物质在明亮的地方会被光破坏而褪色,在暗处,依赖视蛋白和血液中的维生素A又能恢复。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A,视紫红质的再合成发生障碍,暗适应降低,就会出现夜盲。

  锥状细胞分辨率高,大都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凹附近,一个人眼大概有6、7百万个视锥细胞。具体又分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分别感知短波、中波、长波的可见光频率,所以锥状细胞有分辨颜色的本领。视锥细胞这三种细胞的任何一种缺失,都会导致某种色盲症。

  杆状细胞分辨率低,分布在环侧,数量远远多于锥状细胞,正常人眼大概有1亿两千万个杆状细胞。视杆细胞不能区分颜色,但是感光度比视锥细胞高1000倍左右,事实上,已经过暗适应的人眼杆状细胞,甚至可以探测几个、甚至单个光子,这种灵敏度超越了最昂贵的单反相机,只有特殊设计的、较昂贵的暗光相机能达到这个灵敏度。暗光条件下,主要就是视杆细胞起作用,也因此黑暗中,人眼不能区分颜色,只能区分灰度。

图为视网膜细胞

  如果人眼的视杆细胞有先天或后天的病变,那么在弱光条件下,是不能够看清楚的,会造成夜盲。其实如果真的在超级暗的环境里,比如在远郊区晚上周围没有任何灯光,甚至没有月光的小屋里,正常人眼要适应这个环境,让杆状细胞充分发挥暗光探测的作用,也是需要20分钟到半个小时左右的暗适应时间来过渡的。

  夜盲也有可能是由于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这个病多受遗传影响,随年纪增大逐步恶化。如果这个病从视网膜的边缘开始,那么由于杆状细胞在视网膜周边,会首先受影响,而导致夜间视力下降

  其他如某些药物(比如治疗精神分裂的吩噻嗪)刺激、视网膜脱落、白内障等等也都会导致夜间视力下降。

  如果有由于缺维生素A而导致的夜盲症,可以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鱼油、奶制品等,或直接吃维生素A片。胡萝卜素也可以在人体内转为维生素A,所以也应多吃。

 

 
 
 
 
 
查看更多眼科资讯精彩内容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