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多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一般被认为位列儿童恶性肿瘤第十位。据美国统计,其发病率大约是1/18000左右,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为5000例。在中国,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病率没有大规模的全国性调查,有学者认为,在发展中国家,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病率可能会更高一些,据此推算中国每年新发病例在1000例左右。
“视网膜母细胞瘤对视力和生命有严重危害,能否尽早发现决定着保眼率。”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任医师薛康表示,客观说,欧美视网膜母细胞瘤保眼率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肿瘤的早发现。美国平均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年龄是18个月,北欧国家由于更加完善的健保筛查,诊断年龄常常只有6个月。
然而我国的情况并不容乐观。“我们统计了来我院就诊的平均诊断年龄是26个月。要知道恶性肿瘤越到后期生长越快,出现明显的白瞳症多已是中后期病变了,且以后期为主。如因红肿、哭闹就诊则已是青光眼期或眼外期了。” 薛康说。
患病早期难察觉 基因异常致病
那么到底如何做到早发现呢?薛康说,早期的肿瘤多悄无声息,患儿可以毫无异常。视网膜母细胞瘤瘤体呈白色,生长到一定大小会出现瞳孔区的黄色或白色反射,即白瞳症,又叫“猫眼反光”。这在暗处瞳孔放大时尤为明显。有时瘤体遮盖黄斑,影响视功能,导致患眼偏斜,即斜视。
“家长如果发现婴幼儿任何眼部异常,都应该及时到专业眼科就诊,至少应该做个简单的超声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然而令薛康感到遗憾的是,临床上经常发现,家长发觉幼儿眼部异常,但心存侥幸、大意,拖延数月才来就诊的。
此外,对于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否由遗传所致,薛康表示,视网膜母细胞瘤作为一种基因异常的疾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有些家长认为自己没有此病,孩子就不可能患病,这是对遗传性疾病认识上的不足。” 薛康提示,凡有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史,或双眼发病,或1岁前低龄发病,都要考虑是生殖系突变所致,应该做基因检查。有条件者所有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都可以做基因检查。这有利于二胎的生育指导。
用于治疗新诊断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开始先与放疗联合治疗,随后作为辅助治疗;常规治疗后复发或进展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健客价: ¥3999用于治疗新诊断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开始先与放疗联合治疗,随后作为辅助治疗;常规治疗后复发或进展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健客价: ¥1438新诊断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开始先与放疗联合治疗,随后作为辅助治疗。常规治疗后复发或进展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健客价: ¥580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健客价: ¥3259适用于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细胞白血病、神母细胞瘤、卵巢癌、乳癌以及各种肉瘤及肺癌等。
健客价: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