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是无色透明的胶质体,充满在晶状体后面的空腔内。其主要成分是水及少量胶原与透明质酸等。本身既无神经和血管、也无固定的细胞,全靠房水及脉络膜等组织供给营养,新陈代谢也甚微,一旦丢失,不可再生。
玻璃体是透明的,如周围组织有外伤、炎症、出血,即可使玻璃体混浊,影响视力。
玻璃体除参与屈光和维持眼球形态外还有支撑视网膜的作用。若玻璃体液化或手术时丢失过多,则支撑力减弱,可致视网膜脱离。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玻璃体手术迅速发展完善,已成为多种眼后段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玻璃体炎性混浊
玻璃体炎性混浊多因各种类型的葡萄膜炎及视网膜炎所产生的炎性细胞、渗出物及坏死组织等病理产物进入玻璃体内引起。临床上比较常见,可单眼或双眼发病,病程一般较长,病因复杂。
玻璃体炎性混浊患者,常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其形状不一,可呈点状、丝网状、绒球状或团块状,随眼球转动时呈现无规律的飘动。视物模糊,视力可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严重者视力可显著减退。
检眼镜下可见程度不等、形状不一的混浊物飘动。严重混浊时,眼底像模糊不清。裂隙灯加前置镜下,如为红褐色粗大点状混浊物,多见于重症葡萄膜炎;如为细小色素颗粒混浊物,多为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症及交感性眼炎的早期表现;如为块状、束状和分枝状混浊,多是结核所致;如为灰白色弥漫性尘埃状混浊,为梅毒的特征;如在下部周边玻璃体呈雪球状,则多数呈慢性反应而发生玻璃体液化。严重的变性混浊伴有出血时,多不易吸收,最终被机化而形成致密的富有血管的纤维膜。纤维膜收缩时可引起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脱离甚至眼球萎缩。
玻璃体炎性混浊,主要针对原发病的病因治疗。如为葡萄膜炎者,可以用皮质类固醇。炎症静止或稳定,可用碘制剂治疗,以加强混浊物的吸收,如每日肌注安妥碘注射液0.4g,10次为1疗程,可用3~4个疗程。如玻璃体内有增殖纤维膜而牵引视网膜脱离者,可考虑玻璃体切割术。
根据其自觉症状,玻璃体炎性混浊中医称“云雾移晴”。中医认为多因湿热内蕴,熏蒸目窍;或阴虚火旺,灼伤神膏所致。属湿热蕴蒸者,治宜清热利湿,方用猪苓散加减:猪苓10g,木通10g,大黄(后下)10g,栀子10g,狗脊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