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玻璃体切割技术的发展及相关实验研究的深入,眼外伤玻璃体手术处理原则和技巧日臻完善。玻璃体积血在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生、发展继而导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临床充分切除玻璃体的手术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适当的玻璃体手术时机和迁延的玻璃体手术预后不同,为外伤眼玻璃体手术时机选择提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初步概念。目前认为,围绕直肌止点的巩膜伤口、伤口大于10mm、眼内异物大于6mm,眼球破裂伤、贯通伤、伤后无光感、有视网膜脱离(RD)、晶状体脱出、发生PVR者通常预后不良。在手术原则上,重点强调充分切除玻璃体以消除增生的支架组织。玻璃体手术技术在外伤后无光感眼的拯救中取得了重要突破,已使大约15%-30%无光感外伤眼避免了丧失眼球和功能。然而,眼外伤通常使偶发事件所致,外伤类型、受伤部位、严重程度、致伤因子和机制不同,导致了眼外伤的复杂性,归纳其普遍规律并非易事,开放眼球伤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探索仍任重而道远,值得引起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医生的关注。
一、眼外伤的基本概念和分区
开放性眼球伤定义为角、巩膜组织全厚开放性损伤。
国际眼外伤命名组织将外伤受累部位分为三区,局限于角膜和角膜缘定义为开放Ⅰ区(ZoneⅠ);损伤范围位于角膜缘后5mm巩膜组织为开放Ⅱ区(ZoneⅡ);角膜缘后5mm以后巩膜损伤为开放Ⅲ区(ZoneⅢ)。
二、眼外伤的玻璃体手术时机
在开放眼球伤中,导致最终萎缩的都是以外伤PVR进而导致牵引RD作为基本病理学改变。PVR是导致伤眼预后不良的突出危险因素,在伤后14天实行玻璃体手术的外伤眼会看到典型PVR改变。通常需要早期行玻璃体手术,一般在72h以内。
三、手术原则、基本理念和处理的关键技术
1、前节外伤后续治疗的必要性
对前节开放损伤,包括Ⅰ区和Ⅱ区损伤,如果用通常办法单纯缝合角膜伤口,还纳脱出的虹膜,而不是使虹膜退回原位,放任伤道的自然愈合过程,最终将形成较大的粘连白斑,甚至房角闭锁,继发青光眼,瘢痕膜性白内障等晚期严重并发症,所以在经历通常的角巩膜缝合修复术后2周之内的近期,即伤道内部瘢痕修复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发生之前,应当采取后续的玻璃体手术处理。
2、伤道周围组织的廓清处理
当进行前节外伤伤道内口探查和处理时,应当有意识地将伤道内口与两侧翼的睫状体组织、角膜缘伤口两侧的虹膜组织、伤道后边的视网膜组织创建一个与伤道的“隔离带”,使其将伤道瘢痕修复事件与正常组织隔离开来,防止异常修复事件累及其它健康组织,从而起到预防PVR发生,睫状上皮脱离,粘连角膜白斑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的作用。
3、眼球结构修复的重要性
玻璃体细胞如不在其它类型细胞和因子的趋化,还不能自发地转化为纤维母细胞,诱导玻璃体发生增生的根源应当来源于伤道眼球壁视网膜、葡萄膜等有丰富血液循环和细胞成分的组织。所以让视网膜复位和稳定修复才是手术处理的核心问题。判断是继续修复还是摘除眼球,通常是依据睫状体、视网膜和脉络膜三种主要组织结构是否具有活力来决定,但目前尚未确定标志性体征及标准,所以对于手术医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有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