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由于发育过程发生中断,致使神经组织的神经元分化和细胞迁移也发生了中断。早产儿出生后,发育环境发生了改变,使一些神经发育的重要元素丧失,也可能会导致神经组织的直接损伤。视网膜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也会受到早产的影响。结构改变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已经被特征性的描述过。而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术(SD-OCT)则可以精确地评价早产儿的视网膜形态学的改变。之前的研究显示早产儿内层视网膜出现结构异常的危险性更大,但为什么有些早产儿会出现结构异常而另一些不会,这一点还不是很清楚。
为了评价早产儿视网膜形态学改变和出生的不同时期、是否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以及其他伴随疾病之间的关系,VictoriaPueyo等人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的队列研究。
研究共纳入114个足月儿作为对照,60个早产儿,将他们分为晚期早产儿(32-36周)组,早期早产儿(<32周)不伴ROP组,以及早期早产儿伴有ROP之前接受过治疗组。对他们实行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立体视觉、散瞳验光以及眼底镜检查。并用SD-OCT对视网膜进行照相、分段、测量。
结果显示,和足月儿相比,不伴ROP的早产儿没有视网膜结构的改变。早期早产儿伴有ROP组的患儿,上方鼻侧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有所下降,颞侧象限的RNFL有所增加,神经节细胞和内丛状层(GCL-IPL)变薄。低出生体重和中心凹厚度增加及神经节细胞损伤(包括RNFL和GCL-IPL)有关。另外,炎症和近视也是相关的不利因素。
因而,不伴有ROP的早产儿没有视网膜结构的异常,严重的ROP和低出生体重与视网膜内层的神经元及轴突损害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