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心胸外科频道 > 疾病分类 > 食道癌 > 我们到底吃错了什么 让食管癌如此的高发

我们到底吃错了什么 让食管癌如此的高发

2019-09-27 来源:投保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吃”的意义是如此重大,但国人消化疾病肿瘤的患病率却非常高,食管癌就是一个典型,全球一半食管癌都在中国。这不禁让人想问:“中国人到底吃错了什么?”

可以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树上长的...就没有我们不能吃的。甚至有网友说:“我这一辈子,最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

“吃”的意义是如此重大,但国人消化疾病肿瘤的患病率却非常高,食管癌就是一个典型,全球一半食管癌都在中国。这不禁让人想问:“中国人到底吃错了什么?”

全球一半食管癌都在中国!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于2018年9月发布了2018年最新全球癌症统计数据《全球癌症报告》,提供了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36种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等相关数据。

2018年全球癌症报告

数据显示,2018年有57.2万人新诊断为食管癌,同时又有50.9万人死于食管癌。①根据WHO数据,我国食管癌患病率和死亡率排在全球第五位;但因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食管癌新发患者和死亡患者的人数却占全球的55%左右。

看到这里不禁让人思考:

爱吃的中国人,到底吃错了什么?

我们吃得太烫

“快,这个得趁热吃,别凉了!”从小到大每天的饭桌上,家家都能听见这句话。好像“趁热吃、趁热喝”已经成为长辈、亲人之间“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吃火锅时,从锅里捞出来,吹吹,就能直接放嘴里了!刚出锅的面,冒着热气吸溜吸溜的,一分钟就下肚了。

早在2016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饮用65℃以上的热饮,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

我们吃得太辣

“能吃辣吗?”我们平时吃饭总会有意无意中问一句。生活中不少人有喜欢吃辣的习惯,餐餐必辣。不吃辣就觉得饭没味道。辣条、辣椒、辣酱一个都不少,辣的过瘾。麻辣火锅、麻辣烫、辣子鸡、酸辣肥牛、麻辣烤翅...越来越多人吃饭不能离开“辣”,无辣不欢。

北京友谊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王婧2011年10月20日在健康时报癌症版上介绍:过于辛辣的食物容易损伤食管上皮,引起上皮细胞变性,上皮细胞核酸代谢受影响,从而出现黏膜炎症,长此以往,有可能促使食管发生癌变

我们爱吃腌制食物

不管是南方北方,国人都喜欢吃一些腌制食物。在北方,一临近冬季家家就都开始腌酸菜、腌萝卜,而南方人更喜欢腌制咸鱼、火腿、腊肠等等。但是这些腌制品多少都会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而硝酸盐或亚硝酸盐摄入过多也会增加患癌几率。

2012年中华肿瘤防治杂志刊登的一项磁县食管癌高发区的研究报告指出:食用酸菜的量与食管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同样,在中国肿瘤临床杂志中一项关于林县食管癌和酸菜关系的研究发现,我国华北地区食管癌高发区(主要是位于河南、河北、山西交界的太行山地区)的饮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较食管癌低发区显著增高,可能是食管癌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

吸烟、喝酒

吸烟也是导致食管癌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中一篇《吸烟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进展》研究中指出:吸烟者患鳞状食道癌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5倍。而且,在吸烟诱发的鳞状食管癌方面,男性的风险也要高于女性。

2018年《亚洲外科》杂志中一篇《食管癌:危险因素、遗传相关性和治疗》的研究指出:酒精已被确定为鳞状食管癌的危险因素。每周平均酒精摄入量超过170克,患鳞状食管癌的风险明显增加。更加可怕的是,喝高度白酒,以及同时吸烟、酗酒,发生食管癌的几率更高。

我们吃得太粗糙

很多人经常爱吃一些粗糙的杂粮食物,这也会增加食管癌的几率。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食管癌》中指出:食物太硬或咀嚼不细,粗糙的食物在经过食道的时候会损伤食道的黏膜。长期保持这样的饮食习惯,反复的“黏膜损伤-修复-再损伤-再修复”过程,这也就可能导致食管癌的癌前病变。

基因检测让你知道

是不是食管癌高危人群?

2017年11月6日,英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RI)新闻报道上的研究结果显示,新的基因检测技术在患者出现症状前8年就能诊断出食管癌。

美国NCCN指南(2014版)推荐进行食管癌的易感基因检测,检测内容包括RHBDF2、BLM、BRCA2、PALB2、CTHRC1、ASCC1、MSR1共七个基因。由于中国人与欧美人的食管癌组织类型和遗传特征存在差异,所需要检测的基因会有所不同,除以上NCCN指南推荐检测的七种基因外,还有与酒精代谢相关的基因及有毒物质代谢的基因如ALDH2、ADH1B、CYP2E1、GSTM1等。

新的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密切监测高风险人群,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低风险人群不需要进行频繁的内镜检查。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