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代动力学特征
(1)地高辛的口服吸收率为60%~85%,但存在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且不同厂家生产的制剂以及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的制剂由于生物利用度差异使口服吸收率差别更大,甚至可变动在20%~80%之间,因此最好用同一批号的制剂。
(2)地高辛为一弱碱性药物,易被组织摄取,表现分布容积较大,Vd为6~10L/kg;血浆结合率则较低,约为25%。当与某些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合用时,如奎尼丁也可提高地高辛的血药浓度而易致中毒。
(3)约59%以原形从尿中排出,正常成人的半衰期为40小时,无尿病人可达4.5日。故肾功能不全者、老年人应减量使用。
(4)地高辛仅有5%~10%经肝脏代谢转化,然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失效。故急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浓度和半衰期无明显变化。一些肝药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保太松等对它的影响也较小。
(5)由于其治疗指数狭窄,先服全效量后维持量的传统给药方法引起中毒的发生率较高。近来研究指出,对一些病例,可不必在短期内给予全效量,可每日服用0.25~0.375mg的地高辛,约经6~7日体内即可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而发挥恒定的疗效,并可减少中毒发生率。
2、联合用药方面的问题
(1)给心脏病并发慢性房颤患者合用地高辛和异博定以控制心室率。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可增加约70%左右。因异搏定抑制了地高辛的肾小管主动分泌而降低了地高辛的肾清除率。建议二药合用时,应对地高辛的剂量作必要的调整。
(2)地高辛和硝苯地平。多数实验的结果为:硝苯地平不改变地高辛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不能使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增加,两者合用时无需调整地高辛的剂量。
(3)地高辛与奎尼丁。研究表明: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可平均升高2倍左右,且血药浓度的改变程度与奎尼丁的剂量成正比。原因一是奎尼丁抑制了地高辛与组织的结合或将之从组织中置换出来,使表观分布容积减少;二是肾清除率显著降低。
(4)地高辛与乙胺碘呋酮。有人报道:服用维持量的地高辛合并用乙胺碘呋酮0.2g,每日3次,2周后,地高辛血浓度上升108%。尽管实验病例未出现中毒症状,但使用时,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临床反应。
(5)与利尿药。多数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噻、速尿等可引起低血钾,使心肌对强心甙的作用敏感性增高,易引起心律失常。这两药合用时应注意血钾浓度,并补充钾盐或加用留钾利尿药如氨苯喋啶、安体舒通。
(6)与钙剂。传统观点认为,钙剂能增强强心甙类的毒性,均强调用强心甙期间禁用任何钙剂。但近年来认为:细胞外液中存在一定浓度的Ca2+是强心甙发挥正性肌力作用的前提。故当病人处于低血钙状态时,可以补钙。但最好应在心电监护仪等严密观察下进行,强心甙类的剂量也可适当减少。
(7)同时应用吗丁啉或灭吐灵等,因其增加了胃肠道的蠕动,可减少地高辛的吸收,而能够减慢胃肠道蠕动的药物如阿托品、普鲁本辛等却具有相反的作用。细胞毒药物引起的吸收障碍和黏膜损伤也能减少地高辛的吸收。
由于地高辛的安全范围小,且血药浓度也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故临床应用时,应尽可能监测其血药浓度,以便调整剂量,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1.用于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尤其适用于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的心功能不全;对于肺源性心脏病、心肌严重缺血、活动性心肌炎及心外因素如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维生素B1缺乏症的心功能不全疗效差; 2.用于控制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的心室率及室上性心动过速。
健客价: ¥301.用于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尤其适用于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的心功能不全;对于肺源性心脏病、心肌严重缺血、活动性心肌炎及心外因素如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维生素B1缺乏症的心功能不全疗效差; 2.用于控制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的心室率及室上性心动过速。
健客价: ¥251.用于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尤其适用于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的心功能不全;对于肺源性心脏病、心肌严重缺血、活动性心肌炎及心外因素如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维生素B1缺乏症的心功能不全疗效差; 2.用于控制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的心室率及室上性心动过速。
健客价: ¥64用于婴儿及儿童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某些室上性心律失常。
健客价: ¥44.921.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慢性稳定心绞痛。2.心率失常、与地高辛合用控制慢性心房颤动和/或心房扑动时心室率、预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反复发作。3.原发性高血压。
健客价: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