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心胸外科频道 > 治疗 > 西医治疗 > 抗凝治疗可阻止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

抗凝治疗可阻止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

2018-07-16 来源:恩泽心胸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对有血小板异常的患者可口服阿司匹林30~50mg/d,也可与双嘧达莫合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噻氯匹啶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公认,且优于阿司匹林。
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可阻止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对抗凝血酶的促进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的作用,阻止血小板的聚集和破坏,但对已形成的血栓并无直接治疗作用,故十分强调早期应用。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双香豆素、华法林及藻酸双醋钠等。目前多采用低分子肝素,其主要通过较强的抗凝血因子Xa活性而发挥抗凝作用,其抗凝血酶的活性较弱,与普通肝素相比其抗血栓作用强,对血小板的影响小,出血的危险性相对较低。
 
抗血小板凝聚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发病形式是动脉血栓形成,动脉血栓形成一般可分为三个时相:①血小板黏附。②血小板聚集和释放。③凝血机制活化。血小板活化是动脉血栓的起始因素之一,并在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抗血小板疗法是防治ICVD的有效方法之一。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临床上以小剂量作为治疗及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方法。对有血小板异常的患者可口服阿司匹林30~50mg/d,也可与双嘧达莫合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噻氯匹啶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公认,且优于阿司匹林。
 
血液稀释疗法
 
血液稀释疗法是通过降低血细胞比容而使血黏滞度下降,进而增加局部脑血流量起到治疗作用。具体应使用半衰期较长的胶渗液,如白蛋白或具有携氧能力的合成蛋白。选择性血液成分稀释是在国内外已应用的血液稀释疗法和血液光量子疗法的基础上,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流变性不同类型改变或弃血浆、或弃血细胞的一种新疗法。
 
扩张血管药物的使用
 
常用的药物有罂粟碱、尼莫地平等,但对其使用还存在一定争议。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①梗死急性期脑水肿出现之前可适当应用脑血管扩张剂,在发病后24小时内应用较妥;梗死面积小而无脑水肿时可适当延长应用时间。②脑梗死发病后3周以上脑水肿完全消退后,如临床症状好转不明显也可应用血管扩张剂。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