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心胸外科频道 > 治疗 > 西医治疗 > 心外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内科治疗

心外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内科治疗

2018-07-16 来源:恩泽心胸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保护缺血脑组织免受代谢毒物的进一步损害。其中根本的治疗措施是早期再通闭塞的脑血管,在出现不可逆损害之前,给缺血脑组织及时供血,阻断脑化学因子的连锁反应,增加脑组织的耐受性,从而挽救半暗区脑组织功能。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内科治疗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损伤机制及治疗认-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是神经元代谢需求与局部血液循环所提供的氧及其他营养物质之间的骤然供不应求,供氧血流阻断造成的直接损害为缺血中央区的神经元坏死。通常缺血区中心脑组织在脑动脉闭塞后10分钟即坏死,而周边区域通过侧支循环尚存在可恢复的神经元和水肿带(半暗区)。防止缺血半暗区组织进一步梗死的措施能挽救残存的神经元功能。在缺血性神经元的损伤机制中,能量衰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病理生理机制包括酸中毒、细胞离子失衡及细胞内Ca2+增加,兴奋毒性作用和自由基损伤。基于这些认识,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内科治疗要侧重于两个环节:①尽快改善和恢复缺血损伤脑组织的血液供应。②保护缺血脑组织免受代谢毒物的进一步损害。其中根本的治疗措施是早期再通闭塞的脑血管,在出现不可逆损害之前,给缺血脑组织及时供血,阻断脑化学因子的连锁反应,增加脑组织的耐受性,从而挽救半暗区脑组织功能。
 
二、治疗的时间窗
 
根据动物实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时间窗以1~3小时为佳,原则上不超过6小时,治疗时间一般又可以分为“预防窗”(发病前给药以减轻发病后缺血性脑损伤的最佳时段)、“再灌注窗”(溶栓治疗的有效时段)和“细胞保护窗”(针对缺血后一系列病理代谢进行治疗的有效时间)。“细胞保护窗”远不如“再灌注窗”确切,这是因为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不同机制其发生时间及相互关系还远未阐明。
 
三、-般治疗
 
1.血压监护平均血压在140(或170/110)mmHg以下,可不用降压药。如果血压偏低,可取头低位平卧数日。如果平均血压低于80(或100/60)mmHg,可采用缓和的升压药,同时要查明原因并予纠正。
 
2.降颅压及减轻脑水肿如有颅内压增高征象者,视病情轻重给予适当的脱水药,如20%的甘露醇、甘油果糖等。糖皮质激素也可采用来减轻脑水肿,其中以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效果较好,尤其对血压偏低的患者更为适用。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诱发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使用时应加用胃黏膜保护剂,且使用时间不宜太长。
 
四、溶栓治疗
 
20世纪80年代以来,溶栓治疗已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治疗手段。有资料认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后立即使用溶栓治疗可降低死亡和残疾的危险性,但与安慰组比较溶栓治疗增加了致命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和其他原因死亡的危险性。因此溶栓治疗风险大,对某些缺血时间较长的区域缺血中心和易损区较易产生再灌注损伤,发生梗死后出血和严重脑水肿,因此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用药时间窗。溶栓治疗在发病后越早进行越好,国内外多数学者都主张在发病6小时以内。根据侧支循环建立的个体差异性,可将溶栓的时间适当延长。现应用较多的是尿激酶,一般认为剂量为25万~40万U时,可起到较好的溶栓效果,且无明显出血副作用。可通过静脉或局部动脉使用,近年来动脉内应用研究较多,但存在以下问题:①操作的复杂性、时间性不利于早期使用。②由于脑血管的解剖特点,有时不能达病变部位。③可行动脉内溶栓的患者入选率低。④穿刺可带来一定的损伤。⑤条件差的地方不宜开展。相对来说,静脉溶栓更方便实用,效果与动脉内应用相当,而且在我国现有条件下更易推广,因此目前提倡应用尿激酶静脉用药。溶栓治疗的给药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另一种是静脉溶栓治疗。目前多采用静脉溶栓的方法。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