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畸形的介入治疗
摘要:有时栓塞1支或多支供血动脉仍然难以达到治疗目的。③微导管操作不当可引起畸形血管团出血。④栓塞胶反流可误栓正常血管分支。⑤由于微导管进入畸形血管团过深或拔管不及时可引起粘管。
动脉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可存在于中枢
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但以大脑半球为主,70%~90%发生于幕上结构。临床主要表现有出血、
癫痫、头痛、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认知障碍等。随着DSA的广泛开展,AVM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可以根据AVM的形态学特点决定治疗方案,主要的形态学特征包括供血动脉、静脉引流形式、动脉瘤或静脉瘤的存在与否,其他重要的
血管造影特征还包括引流静脉的扭曲或扩张和供血动脉狭窄等。
脑动脉畸形的血管内栓塞治疗相对复杂。原则上是将微导管经供血动脉送入BAVM的畸形血管内,即所谓的“block”状态,然后
注射栓塞剂,使之逐渐推移弥散,填充铸形,将畸形血管团全部或一部分填塞,从而达到治愈BAVM或减小病灶体积、减轻临床症状的目的。治疗中注意以下几种情况:①明确栓塞目的,有时仅是减少术中出血而栓塞主要供血动脉。②由于AVM易存在多支供血动脉,有时栓塞1支或多支供血动脉仍然难以达到治疗目的。③微导管操作不当可引起畸形血管团出血。④栓塞胶反流可误栓正常血管分支。⑤由于微导管进入畸形血管团过深或拔管不及时可引起粘管。
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
夹层动脉瘤是血液进入血管壁夹层内使血管壁间发生剥离,或在动脉壁内出现自发性血肿所致。夹层动脉瘤一般发生于升主动脉,此处经受血流动力的冲击最大,而主动脉弓的远端则病变减少、减轻,故夹层动脉瘤的发生部位也多数在升主动脉的根部,部分夹层动脉瘤从主动脉根部向远处扩延,病变可累及主动脉的各分支。
脑血管造影是该病较可靠的诊断方法。常见表现为典型串线征,较明显的动脉假腔及假腔内静脉期造影剂滞留也可明确诊断。
介入材料多为球囊和弹簧圈,GDC因可控性佳而备受推崇。由于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膜与中间层分离,破口为外膜最薄处,故行介入治疗时应将GDC置于夹层动脉瘤的真腔内,使假腔塌陷以诱发血栓形成,同时可减少周围功能性穿通动脉闭塞,防止夹层动脉瘤侧支循环再通,决不能在夹层动脉瘤的假腔内操作,因易导致夹层动脉瘤破裂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