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年性高血压降压药物的选择,目前认为,钙拈抗剂、噻嗪类利尿剂、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均可作为单独首用的一线药物加以选用。
(1)钙拮抗剂①硝苯地平(心痛定):可作为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它能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和心脏后负荷,且有较强的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降低肺动脉压等效应,对有合并冠心病或慢性
呼吸系统疾病者亦有一定作用。长期应用不影响血尿酸与脂蛋白代谢,但可有踝部水肿等副反应。常用剂量为10毫克,每日3次。②尼群地平:口服起效快,作用时间长,降压平稳,其增加心率反应轻微而短暂,宜于老年人应用。常用剂量为5~10毫克,每日2次。③异搏定:有明显减少左心室肥厚,有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对收缩功能无损伤,但抑制房室传导作用较强,适用于老年高血压伴有快速房性心律失常者。常用剂量40毫克,每日3次,口服。
(2)利尿剂老年人因肾脏功能减退,处理钠与水的能力降低。噻嗪类药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且作用温和,维持时间长,尤其适宜于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对降低以后心血管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可能有好处。但长期应用利尿剂可引起多种代谢障碍,如低血钾、高
血糖、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等,故在治疗中要随时监测患者体内的代谢变化,并注意必要时补钾。①双氢克尿塞:常用剂量为12.5~25毫克/日。②吲达帕胺:是一种降压作用强而利尿作用相对较弱的新降压药。其抗高血压的机制可能与扩张血管平滑肌及利尿作刖有关。口服剂量为2.5毫克,每日1次。本药可使血压平稳而
持久地下降,血钾与尿酸变化在正常范围内,无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等副作用,适用于老年人高血压,或伴有肾功能不全、糠尿病、高脂血症等病的患者。
(3)转换酶抑制剂①巯甲丙脯酸(开搏通):有较强的血管扩张作用,可有效地降低老年人高血压,且无明显的体位性低血压与反射性心动过速等副作用。最近报告称可消退心肌肥厚,故适宜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
心功能不全的病人,亦可用于伴发糖尿病者;但伴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用药剂量应自小量开始。宜从6.25毫克开始,每日3次,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注意首剂反应,逐步加至12.5~25毫克,每日3次。不良反应有皮疹、
咳嗽等。②苯丁酯脯酸:作用与巯甲丙脯酸相似,但作用时间更长。开始剂量1.25毫克,每日2次。
(4)β-受体阻滞剂
此类药物对老年人高血压的疗效较差,但可降低卧位与立位高血压,并可治疗心绞痛,适用于老年性高血压伴发冠心病,且心率偏快者,以及心肌梗死后的二级预防。但易致心率缓慢、左心功能不全和支气管痉挛,并可影响脂质代谢和糖代谢。因此,有心动过缓、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或阻塞性肺部疾患的老年人不宜采用。常用制剂有阿替洛尔(氨酰心安),开始剂量6.25毫克,每日2次,以后视病情适当加量。
得了高血压照样能长寿,由于目前对高血压病尚缺乏彻底根治的特效手段,因此高血压病的预后比较差。就其自然病程来说,绝大多数的高血压病人最终将死于与高血压有关的疾病。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尽管医学界正在努力加快有关高血压病防治的科学攻关,但目前所能做到的。还局限于设法控制过高的血压,使靶器官免遭损害,以阻止或减缓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死亡率。在延长患者寿命的同时,尽其所能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高血压病的死亡原因取决于它的并发症,如尿毒症、脑血管意外、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我国以脑血管意外为最多,其次是心力衰竭和尿毒症,与日本的情况相似;而欧美是以心力衰竭占首位,其次是脑血管意外和尿毒症。国内有人统计高血压病140例的主要致死原因,74%死于脑循环障碍,22%死于心功能不全,4%死于肾功能不全。因此,积极治疗急进型高血压病、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高血压性脑出血,将会降低死亡率。
高血压病的早期降压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从我国目前各医院收住院的高血压病患者来看,90%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对该病的认识不够。到了疾病的中、晚期才引起重视,可惜已为时过晚,所希望的可逆性治疗效果已不可能。但及时治疗也能延缓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统计资料表明。接受治疗并得到控制的高血压病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不按时治疗未得到控制的病人。因此,应当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高血压病的知识,充分了解高血压病对健康的危害性,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尽管目前高血压病的根治尚无特效的手段,但患了高血压病并非意味着被判了"终身监禁"或"死缓"。有些患者一经确诊,就背上了一个巨大的心理包袱,以为高血压病"治不好",自己得了高血压病就与长寿无缘了,因而心中常闷闷不乐,甚至于悲观绝望。其实,谈"压"色变也是完全不必要的。
国内某大医院曾对633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长达20年的追踪随访调查,结果发现80%的患者20年后依然故我、照常生活,而他们中的60%以上年龄在60~80岁,有的高达85岁;只有20%的患者死亡,其中的3/4是死于脑中风或冠心病。
更为有趣的是,据长沙市的一项调查研究,老年人血压偏高反而长寿。该市某研究所在1981~1990年的10年间,对150名社会福利院6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随访调查,结果有70.5%的人患有高血压病,平均寿命为76.5岁,其中40.9%活到80岁以上。平均死亡寿限以纯收缩期高血压和临界高血压者为最高,均超过80岁;正常血压者寿命最低,平均只活到74岁;而典型的高血压病患者居中。为77岁。
透过这种现象。专家们分析后认为,老年人血压偏高实际上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生理现象。老年人由于血管功能退化,多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弹性降低、管腔变小等改变;同时血液的黏度增加,使血流变缓,循环不畅。为了保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供,使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不受这种改变的影响,机体就采取了升高血压的方法来维持必要的血流量,保证上述脏器组织的血液灌流,使之有足够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因此,老年人的血压(尤其是收缩压)会偏高一些,这并不见得完全是件坏事。只有当血压大幅度升高,或持续性的居高不下,才是病理性的。
高血压病患者的长寿与否,除了与高血压的病情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及患者的体质状况等因素有关外,还取决于能否接受正规、连续性的治疗,以及是否采取正确的调养保健手段、健康的生活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