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与血压的关系
摘要:动脉系统血管结构特点决定了主动脉与大动脉的弹性压力储器作用。它可缓冲血压波动的幅度,即防止收缩压过高和舒张压过低,因而使脉压减小。
心室每次收缩射入主动脉的血液,只有一部分在收缩期内流走,其余部分则需要在舒张期内流向外周。如果心率突然增快而搏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则因舒张期变短,流向外周的血量减少,致使舒张末期主动脉内存留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在此基础上,由于"水涨船高"的关系,虽然收缩压也将升高,但动脉压升高可使血流速度加快,在收缩期内有较多的血液流向外周,致使收缩压的升高不如舒张压升高显著,而脉压减小。与此相反,当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的幅度大于收缩压降低的幅度,致使脉压增大。
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与血压的关系
动脉系统血管结构特点决定了主动脉与大动脉的弹性压力储器作用。它可缓冲血压波动的幅度,即防止收缩压过高和舒张压过低,因而使脉压减小。大动脉的弹性可随年龄逐渐发生变化。在儿童时期,由于血管壁中弹性纤维多,胶原纤维少,弹性储器作用强,在同样容量变化下,压力变化幅度小,脉压较小。但到老年时,动脉管壁中的弹性纤维发生变性,它的可扩张性减小,弹性储器作用减弱,致使脉压增大。
血液黏滞度与血压的关系
除了血管口径外,血液黏滞度也是构成外周阻力的一个因素。由泊肃叶定律可知,血流阻力与血液黏滞度成正比。凡使血液黏滞度增加的因素,都有可能加大外周阻力,升高血压,而增加心脏负担。红细胞的数量和性质的变化是影响血液黏滞度的主要因素。红细胞比容的增大,例如在多血症和失水患者,均可使血液黏滞度增大,引起血压升高。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红细胞聚集性的增加,也是使血液黏滞度增高的重要因素。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异常增加,可通过血黏滞度的增高,引起血液度增高。这些因素都能改变外周阻力而影响血压。因此,血液黏滞度的状况与血压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