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具有家族遗传性吗?
摘要:一般认为,MG主要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然而有越来越多的报道认为MG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
部分重症肌无力患者有明显的家族史,而无家族史者,其亲属也经常患有其他自身免疫病,因而推测MG患者可能存在自身免疫病的遗传易患性。与散发性MG相比,家族性MG的发病年龄较早,其中男性患者发病年龄较女性更早,与散发患者不同;家族性MG患者对
激素治疗较为敏感。家族性MG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在同一个家族中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庭成员患MG,即可称为家族性MG。一般认为,MG主要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然而有越来越多的报道认为MG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
单卵孪生子,其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包括发病年龄、诱发因素、临床类型、伴发疾病、免疫学特点、对泼尼松的反应性和疾病的转归)同病一致率为100%。这些家族性病例的存在说明了遗传因素在MG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家族性MG患者多在相连的2代中产生,但似乎也不符合孟德尔遗传方式。与散发MG相比,家族性MG有以下特点:发病年龄较早,发病高峰在出生后10年以内;女性多于男性,以眼肌型居多;预后较好,激素治疗效果明显。与散发病例相反,家族性病例中男性较女性发病年龄更早,病情均较轻,对激素治疗敏感,经过随访预后较好。一般认为,MG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促发的,但到目前为止,导致MG的致病基因还未发现,因此认为,家族性MG患者可能遗传了一种自身免疫病的易感基因。人类白细胞抗原作为人类免疫反应的重要参与者,被发现与MG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但是国内外MG家族性研究均未见与家族性MG明确有关的HLA单倍型或等位基因型。对家族性MG患者(均非先天性MG)HLA-DQA1基因分型发现,DQA10301基因频率较散发MG和健康对照组升高,尤其Osserman分型属于眼肌型的患者,这种差异更加明显。
说明家族性MG的发生可能与散发MG的发病机制有所不同,DQA10301基因可能参与了家族性MG的发生,尤其是眼肌型的患者。家族性MG的DR基因采用PCR-SSP研究发现,DRB10901和DRB11301两个基因位点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推测HLA-Ⅱ类分子的某些等位基因可能参与了家族性MG的发生。与散发MG相比,家族性MG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和易患HLA基因,因此深入研究MG家系,可能为探讨MG的发病机制提供更有价值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