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性新生儿重症肌无力有什么特点?
摘要:其临床和出生后来自母亲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作用于新生儿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受体而出现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但病孩本身并不产生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新生儿性重症肌无力是由重症肌无力母亲所生新生儿发生的重症肌无力,发生率为10%~12%,又名新生儿重症肌无力。因母亲体内的抗体可通过
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病孩78%于出生后几小时到一天内出现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其临床和电生理所见与一般重症肌无力相仿。若用血浆交换等处理,则1~2周,平均18天内临床表现消失。
其发病机制为重症肌无力母亲血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可通过血—胎盘屏障而入胎儿血循环,所以出生后来自母亲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作用于新生儿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受体而出现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但病孩本身并不产生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所以随出生时间的延长、血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降低而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也渐减轻、直至消失。重症肌无力母亲所生的活婴中仅1/7出现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而其余的6/7虽血中有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增高,但无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这可能是由于新生儿的乙酰胆碱受体的抗原性与其母亲的不同,于是来自母体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虽可通过血—胎盘屏障达到胎儿的血循环,但由于其母亲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不能抗新生儿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受体,故此新生儿并不出现肌无力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