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早发现主动脉夹层,把握先机!
摘要:共识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AD患者存在下述特点:(1)病因以高血压为主,青壮年多,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控制率比发达国家低;(2)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发达国家低10~20岁,预期寿命长。
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危、重症,起病急,进展快,非常凶险,病死率极高。尽早诊断才能把握先机,获取挽救患者生命的可能性。2017年底发布的《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对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分期、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流程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共识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AD患者存在下述特点:(1)病因以高血压为主,青壮年多,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控制率比发达国家低;(2)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发达国家低10~20岁,预期寿命长。
一、AD的危险因素
AD发病主要和以下危险因素有关:①增加主动脉壁张力的各种因素,如高血压、主动脉缩窄、外伤等;②导致主动脉壁结构异常的因素,如动脉
粥样硬化、
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如Marfan综合征、Loeys-Dietz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等)、家族性遗传性AD或主动脉瘤、大动脉炎等;③其他因素如妊娠、医源性AD等。
国内多中心研究表明,高血压、Marfan综合征、吸烟、饮酒、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AV)、动脉粥样硬化等是国人AD发病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文献报道国人AD患者高血压发生率为50.1%~75.9%。
急性A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主动脉破裂、急性心脏填塞、急性心肌梗死、卒中、腹腔脏器缺血、肢体缺血等。
二、国际分型和孙氏细化分型
1.DeBakey分型
I型:原发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夹层累及大部或全部胸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降主动脉、腹主动脉;
II型:原发破口位于升主动脉,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少数可累及主动脉弓;
III型:原发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夹层范围局限于胸降主动脉为IIIa型,向下同时累及腹主动脉为IIIb型。
2.Stanford分型
夹层累及升主动脉者为StanfordA型,相当于DeBakeyI型和Ⅱ型;夹层仅累及胸降主动脉及其远端为StanfordB型,相当于DeBakeyⅢ型。
3.孙氏细化分型
根据我国AD的发病特征,在Stanford分型的基础上提出了AD细化分型(亦称孙氏分型)。
(1)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孙氏细化分型
根据主动脉根部受累情况细分为3个亚型:
A
1型,窦管交界和其近端正常,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
2型,主动脉窦部直径小于3.
5cm,夹层累及右冠状动脉,致其开口处内膜部分剥离或全部撕脱,轻至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3型根部重度受累型,窦部直径大于5.0cm,或直径为3.5~5.0cm但窦管交界结构破坏,有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根据病因及弓部病变情况分为C型(复杂型)和S型(简单型):
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为C型:①原发内膜破口在弓部或其远端,夹层逆行剥离至升主动脉或近端主动脉弓;②弓部或其远端有动脉瘤形成(直径大于5.0cm);③头臂动脉有夹层或动脉瘤形成;④TEVAR术后逆撕A型AD;⑤套筒样内膜剥脱和广泛壁内血肿:⑥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术后残余夹层或新发夹层;⑦病因为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如Marfan综合征。
S型:原发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且不合并上述任何一种C型病变。临床诊断时根据实际情况组合分型,如A1C型。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孙氏细化分型
(2)StanfordB型AD的孙氏细化分型
根降主动脉的扩张部位分为3个亚型:
B1型:降主动脉无扩张或仅近端扩张,中、远端直径接近正常;
B2型:全胸降主动脉扩张,腹主动脉直径接近正常;
B3型:全胸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均扩张。
根据病因及弓部有无夹层累及亦分为C型和S型:
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为C型:①夹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或远端主动脉弓;②合并心脏疾病,如瓣膜病、冠心病等;③合并近端主动脉病变,如主动脉根部瘤、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部瘤等;④病因为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如Marfan综合征。
S型:不合并上述任何一种情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