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心胸外科频道 > 资讯 > 新闻报道 > 小儿心胸外科手术后的镇痛和镇静效果——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小儿心胸外科手术后的镇痛和镇静效果——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2018-02-08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一项随机试验证明在非心脏手术术后,连续输注吗啡与间歇给药组患者的应激激素水平是相当的,且在一岁以下的患儿中疼痛评分也是无差异的,但是在1-3岁范围内,间歇给予吗啡的患儿疼痛评分却比较高
研究背景
 
心胸手术术后快速拔管的做法变得越来越普遍,然而它却给疼痛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使气管插管病人较为舒适需要较大剂量的阿片类药物和苯二氮卓类药物。而在清醒和自主呼吸的病人中,可以用较低的药物剂量控制疼痛和刺激感。一些中心对待拔管病人则依然采取连续输注阿片类药物和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方法。对待早期拔管患者也可以用连续输注阿片类药物和苯二氮卓类药物配合间歇给药。
 
但问题在于,这些药物的输注真的是必要的吗?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给药会不会对机体是有害的。
 
一项随机试验证明在非心脏手术术后,连续输注吗啡与间歇给药组患者的应激激素水平是相当的,且在一岁以下的患儿中疼痛评分也是无差异的,但是在1-3岁范围内,间歇给予吗啡的患儿疼痛评分却比较高,Bouwmeester等人建议这部分患儿接受多种类的镇痛药。一些临床试验证实多模式镇痛的确可以减轻疼痛,且副作用更少。该研究提出假设,单独接受间歇给予镇痛药的患儿组的镇痛效果与连续给药联合间歇给药组无差异,且单独间歇给药组(间歇给药组)的吗啡和咪达唑仑使用总量少于连续给药联合间歇给药组(连续给药组)。
 
研究目的
 
比较小儿心脏手术术后间歇给药与连续给药联合间歇给药对镇痛效果的影响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临床随机对照双盲试验
 
研究对象:78例3~4岁儿童心脏手术后早期拔管患儿,脱落样本18例(最后间歇给药组患者30例,连续给药组30例)。
 
图1 研究对象入组流程
 
表1 入组对象特征表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三个月至4岁。
 
2)早期拔管(定义为在术后3小时内入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ICU),用于确保所有患者开始研究在类似的时间)。
 
3)胸骨正中切口。
 
排除标准:1)肾功能不全(肌酐大于0.8毫克/分升)或在术前访视或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
 
2)出血紊乱或消化道出血2月以内。
 
3)术前访视慢性肝病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超过300 U/L。
 
4)发育延迟。
 
5)术前胸部已有疤痕可能增加痛苦的。
 
6)进入PICU的(由于镇静镇静实践和员工培训可能不同于CICU)。
 
干预措施:间歇给药组:吗啡根据需要,每2小时给药0.05mg/kg;咪唑安定根据需要,每小时剂量为0.05毫克/千克。吗啡或咪达唑仑具体给药剂量由医师或护士根据患儿疼痛或刺激程度决定,当FLACC评分≥4时进行给药(FLACC评分<4时,只要医师认为合适也可以给药)。且为盲患者,间歇给药组以和持续给药组输注药物的相同速度持续输注盐水。
 
连续给药组:拔管进入CICU后开始以0.03 mg/kg/hr的速度输注吗啡和咪达唑仑,间歇给药的方法同间歇给药组。
 
结局指标:疼痛评分、总给药量、临床结局
 
统计学方法:估计每个样本组的样本量为28,设置检验效力80%,SD为0.9,两个样本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α)为0.05。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连续变量进行检验,t检验前对停留时间(LOS)变量进行对数变换。比较FLACC评估,计算均值、中值、超过24小时的研究期间所有的FLACC评分。FLACC评分呈非正态分布,所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范围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二分类变量进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