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心胸外科频道 > 治疗 > 西医治疗 > 重度漏斗胸第4次手术:今天成功完成

重度漏斗胸第4次手术:今天成功完成

2017-12-23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手术于今天上午进行。麻醉成功后,采用平卧位。先从正中和两侧胸壁陈旧性疤痕处做切口,切口共3个,分离胸壁各结构后入胸。
  【导读】今天(2017年9月7日)上午,我们成功为一例曾接受过3次手术的重度漏斗胸患者实施了第4次手术。该患者先后做过3次手术,但手术失败,术后凹陷加重,并逐渐出现症状。在今天的手术中,我们采用特殊技术,轻易化解了之前手术的风险,使手术顺利完成。
 
  今天(2017年9月7日)上午,我们成功为一例曾接受过3次手术的重度漏斗胸患者实施了第4次手术。
 
  患者男,29岁,自幼发现漏斗胸。2004年,患者于某地的著名儿童医院就诊,当时接诊的是某“权威外科医生”。医生看了患者后并没有将其收入院,而是介绍到当地另外一家医院住院,几天后此外科医生前往该院为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当时的手术采用正中开胸,术中植入“钢针”一条,具体操作不详,术后效果不理想,前胸壁凹陷依旧。术后不久,患者出现持续发烧,左侧胸壁肿胀,后来钢针一端从左侧胸壁皮肤穿出体表,疼痛难忍,于是接受了第2次手术。术中于左侧前胸壁做切口,切口深层发现“积液”,经过反复换药后,行延期缝合,切口最终愈合,但胸壁凹陷加重,畸形完全恢复了术前的形状。当时患者对手术效果不满意,但医生解释说,“需要几年康复后才能逐渐显现出效果”,于是患者抱着希望出院。2009年,由于最终效果并未显现,患者回到该院接受第3次手术,将钢针取出。此后随着年龄增加,胸壁凹陷逐渐加深,畸形愈加明显,并逐渐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患者因畸形感到极度自卑,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至今因身体原因未找过对象。为彻底治愈畸形,患者于2017年9月5日入我院,拟接受手术治疗。
 
  入院查体:体态肥胖,侧面看躯干无明显畸形。前胸壁正中明显凹陷,范围广,面积大,以剑突附近较为明显。前胸壁可见陈旧性手术疤痕,瘢痕长约20cm,左侧前胸壁可见8cm长陈旧性手术瘢痕(4),两侧胸壁腋中线附近分别有两个长约3cm的陈旧性手术疤痕。左前胸壁可见心尖搏动,未闻及心脏杂音。脊柱未发现明显侧弯,但生理弯曲消失,无其他异常发现。
 
  1,体态肥胖,侧面看躯干无明显畸形。
 
  2,前胸壁大面积凹陷,以剑突附近明显。
 
  3,前胸壁可见陈旧性手术疤痕,但切口斜位,从左上斜向右下。
 
  4,左前胸壁的陈旧性手术疤痕。
 
  术前行X线检查,正位片显示胸廓呈“钟”样外观,心脏受压移位,位于左侧胸腔。侧位片提示前胸壁下部凹陷,心脏明显受压。CT检查提示前胸壁凹陷,心脏明显受压,纵隔结构与胸骨粘连,左侧胸腔内粘连(7-10)。三维重建形提示前胸壁凹陷范围广,以剑突附近最为明显(11-15)。
 
  5,X线检查,正位片显示胸廓呈“钟”样外观,心脏受压移位,位于左侧胸腔。
 
  6,X线检查,侧位片提示前胸壁下部凹陷,心脏明显受压。
 
  7,CT检查,前胸壁凹陷,心脏明显受压,纵隔结构与胸骨粘连。
 
  8,CT检查,纵切面浅层可见凹陷深部结构,由胸骨下端与肋弓附近众结构构成。
 
  9,CT检查,纵切面深层可见凹陷不对称,最深处位于右侧胸壁。左侧胸膜黏连。
 
  10,CT检查,纵切面像显示胸廓呈“钟”样外观。
 
  11,三维重建,胸廓呈“钟”样外观。
 
  12,前胸壁下部正中结构异常。
 
  13,侧面观提示脊柱生理弯曲消失。
 
  14,前胸壁凹陷,剑突与肋弓附近凹陷最为明显。
 
  15,凹陷面积广泛,剑突处严重变形,成角度深入纵隔。
 
  手术于今天上午进行。麻醉成功后,采用平卧位。先从正中和两侧胸壁陈旧性疤痕处做切口,切口共3个,分离胸壁各结构后入胸。术中见纵隔结构与胸骨严重大面积黏连,左侧肺与壁层胸膜严重黏连,胸膜腔消失。游离胸腔及纵隔后黏连。经特殊通道将特殊塑形材料置入胸壁进行塑形,手术历时2小时,最终获得满意效果,畸形完全消失(16,17)。
 
  16,切口沿之前手术疤痕实施,未做新切口。术后畸形完全消失。
 
  17,术后胸廓恢复正常形状。
 
  漏斗胸是一种常见的胸廓畸形,目前治疗的标准术式为NUSS手术,手术效果较为理想。但在该疾病治疗的早年,由于NUSS手术未得到推广,因此基本上都采用传统手术实施治疗。传统手术治疗漏斗胸有创伤大、切口长、瘢痕明显等缺点,但是,只要手术设计满意,效果往往还是比较满意的。此患者虽接受了传统手术,而由其病史可以看出,第一次手术并不理想,手术不但没有获得满意效果,反而出现了诸多的并发症,这使得随后的手术也很难成功。
 
  在前面3次手术的基础上完成第4次手术,这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具体挑战来自4个方面:其一,黏连问题。由于之前数次手术是在传统手术的基础上完成的,其纵隔和胸腔结构被广泛侵及,术后黏连相当严重,这无疑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和难度。其二,畸形的加重。前3次手术不但没有使畸形得到矫正,反而因为黏连的存在而使凹陷进一步加深,最终使畸形加重。这无疑又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其三,年龄问题。第一次手术时,患者处于青春期之前,其骨骼没有完全骨化,手术相对简单,而如今患者已经成年,骨质坚硬,要想将大面积的凹陷抬起,难度不言而喻。其四,切口问题。此次手术前,患者胸壁已经有4个切口。这些切口对我们的手术操作来说都不是理想的切口。尤其其中间的切口,从上到下并不在中线,而是由左上斜向右下。这样的切口几乎没有办法用于我们的操作。要想方便我们今天的手术,需要额外做至少3个新切口,但那样会使术后体表切口疤痕增多,甚不美观。为了避免这样的麻烦,我们不得不利用之前的手术切口完成我们的操作。这等于是用别人的失误来增加我们的操作难度。
 
  为了克服如上的困难,我们在术中采用了特殊的技巧,一方面安全地对黏连进行了游离,另一方面为塑形材料的放置设计了非常理想的通道。另外,为了尽可能保证切口美观,我们充分利用了之前的手术切口,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所有的操作。切口显露虽然增加了难度,但由于我们的技术安全可靠,使得手术反而难度大大降低,安全系数也明显提高,为最终获得成功奠定了基础。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曾完成过大量胸廓畸形的再次手术。到目前为止,已经摸索出一整套处理手术难题的技巧。这使得我们接诊的所有病人都获得了满意的治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使我们的技术不断提高。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