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项研究中Brinkmann及其同事报道了艾弗·刘易斯(Ivor-Lewis)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病率(包括术中常规予以膈肌上胸导管结扎的患者)。此外,研究者分析其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并对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予以描述。
据该研究报道,我们仍然不知道如何确定哪些患者可以选择保守管理,那些患者需要选择手术干预,且再次手术干预的时间窗并不明确。不幸的是,这项研究并没有比较不同治疗方法间的差异,也没有分析术后乳糜患者的干预时间。
然而,该研究确实说明两点:(1)食管癌术中胸导管常规结扎可降低术后乳糜胸的发病率;(2)胸导管通常可精确定位,可以再次予以结扎,而不是需要整块结扎。
尽管该研究中作者指出病人的术后护理按程序进行,但这种做法可能显得过于教条主义。我们看到,该文中胸管的拔除时机只是基于胸管引流量,而没有关注是否开始进行肠内营养。
该研究中作者描述患者在术后第7天才开始接受肠内营养,这比大多其他研究和
肠梗阻的患者均较迟。再次手术的时间尚不清楚,Brinkmann及其同事报道乳糜胸引流量大的患者,在诊断明确后第二天即再次接受胸导管结扎。
但是为什么是第二天?还有,为什么是食管癌术后再次胸导管结扎的中位时间为13天?按理来说,中位时间应该更短才对。
虽然对于引流量中/低度患者的治疗存在争议,但是大多数胸外科医生都同意对于高引流量的患者应进行早胸导管结扎术或再次结扎(文献定义为1000ml/d,本研究中为20ml/kg/d)。
至于采取胸腔镜,开胸或胸导管栓塞术则依赖于不同医疗中心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研究者支持这一策略;然而,他们的研究中并没有解决这一具体问题(高引流量乳糜胸患者治疗时间窗)。
在这项研究中,中引流量的乳糜胸患者再次接受胸导管结扎的中位时间为29天,该研究提示外科治疗可能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并且许多其他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虽然本组只有4例患者,早期干预中引流量的乳糜胸(以及引流量)可能是最好的策略。
该研究报道了艾弗·刘易斯食管切除术的大型临床研究经验,术后乳糜胸发生率低,且认为对于中/高引流量的乳糜胸患者早期再次结扎是一项成功德治疗策略。但是,仍然存在几个问题。
例如,中引流量的乳糜胸患者,保守治疗多久较为合理,以确定这些瘘口可以转为低引流量或可能无需手术就能解决?在这些患者中,什么是辅助疗法有助于避免再手术(中链甘油三酯饮食,全胃肠外营养,生长抑素)?目前的营养状况如何影响治疗决策?那些早期再手术不理想的患者可接受胸导管栓塞(例如,并发肺炎或其它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胸导管栓塞在所有患者中的作用如何?
最后,我们非常感谢Brinkmann及其同事为我们分享这么大样本的治疗经验和教训。17例食管癌术中胸导管结扎术后失败的患者,这种失败在技术上是否可以避免?再次手术中研究者发现了什么?如果隔肌上再次结扎可使患者治疗成功,那么为什么初次手术时不在所有患者均接受该方案呢?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较为罕见,如果在切除时即进行胸导管结扎术这种可能性就更小了。胸导管结扎时最好精确地识别,而不是整块结扎。尽管乳糜胸罕见,但它是一个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如果不及时解决会导致
营养不良,脱水等。
Brinkmann及其同事倡导早期再次结扎,其他文献也支持该治疗策略。虽然该研究中使用再次开胸,当然也可以选择胸腔镜和胸导管栓塞替代。
乳糜胸是食管癌术后的主要并发症。由于最近的研究在患者特征和外科手术方面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来自德国的Brinkmann等开展了一项研究,该研究报道经胸食管癌根治术+二野场淋巴结清扫患者术后乳糜胸的发病率及其最佳治疗方案,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JTCVS杂志上。
该研究纳入UniversityofCologne2005年1月-2013年12月间906例接受经胸食管切除术的食管癌患者的资料。En-bloc食管切除的患者术中常规予以膈肌上胸导管结扎。研究者分析乳糜胸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并对后续治疗方案进行了描述。
该研究中共17例(1.9%)艾弗·刘易斯(Ivor-Lewis)食管癌术后出现乳糜胸。15例患者需再次开胸手术治疗,并再次进行结扎。所有患者胸导管结扎均获成功。2例患者初次食管切除后90天内死亡。初次食管切除和再次开胸间的平均时间为13天。再次手术时患者的日均胸管引流量为1900ml。2例患者胸腔引流量不超过1000ml/天。这两例患者予以胸腔闭式引流和全胃肠外营养保守治疗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经胸食管癌根治术+预防性胸导管结扎后患者出现乳糜胸罕见。当患者术后乳糜胸引流量较多时早期予以再次开胸胸导管结扎是安全的,且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对于引流量较少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研究者推荐对于术后胸管引流量大于10ml/kg的患者可再次行开胸胸导管结扎术。
我科采用微创技术成功救治一名乳糜胸患者
由于各种原因流经胸导管回流的淋巴乳糜液外漏并积存于胸膜腔内称为乳糜胸。乳糜胸的发生与胸导管损伤或闭塞有关。胸导管起始于第1或第2腰椎前方的乳糜池,是将乳糜从腹腔转运至中心静脉系统的最主要的淋巴管。胸导管从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后,在食管后
脊柱前行走于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在第4或第5胸椎水平转至椎体左侧再向上汇入左颈内或左锁骨下静脉。
发生乳糜胸的原因包括:外伤,如颈、胸部闭合或开放性损伤、医源性损伤;阻塞,如淋巴瘤、转移癌、纵隔肉芽肿、丝虫病;先天性胸导管
发育不全或形成瘘管;自发性乳糜胸等。我院救治的患者为医源性损伤所致,患者1月前因食管癌行剖左胸食管癌根治术,术后第3天就发现乳糜胸,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后行开左胸手术结扎胸导管治疗,治疗后乳糜胸症状无明显改善。每日引流乳糜样胸液800ml以上。长期乳糜丢失使患者处于严重营养不良状态。
接诊到该例患者后我科龚太乾主任对病例及手术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定患者乳糜胸的原因为手术造成胸导管损伤,再次手术行胸导管结扎也未能确实结扎胸导管主干,造成破裂的胸导管持续有乳糜液外漏。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胸导管的低位结扎。因患者两次手术均为经左胸进行,胸腔内解剖改变的。根据胸导管的解剖特点,经右胸行胸导管低位结扎显露清楚,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后,龚太乾主任在患者入院第2天便给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手术在微创胸腔镜下进行,术晨嘱患者先口服橄榄油50ml。患者采用左侧俯卧位,分别取第4、6、8肋间3个切口,在膈肌角上方脊柱旁解剖出充盈状的胸导管,充分显露出胸导管后将胸导管进行了2道确实的结扎。术后患者乳糜样引流明显减少,术后第3天拔除了左侧引流管,第4天拔除右侧引流管后出院。现患者进食正常,恢复良好。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