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不懂就看看
即使是正常人,每24小时亦有500ml~1000ml的液体形成与吸收。胸膜腔内液体自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再吸收,其余的液体由淋巴系统回收至血液,滤过与吸收处于动态平衡。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临床产生胸腔积液。按照胸腔积液的特点分类,可以将胸腔积液分为漏出液、渗出液(浆液性或血性)、脓胸、血胸、乳糜胸
按照病因分类可以有:
1.感染性疾病
胸膜炎(结核病、各类感染)、膈下炎症肺结核、各类肺感染、肺结核。
2.循环系统疾患
上腔静脉受阻、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
3.肿瘤
恶性肿瘤、胸膜间皮瘤。
4.肺梗死
5.血管瘤破裂、胸导管受阻
6.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肝硬化
7.其他疾患
黏液性水肿、药物过敏、放射反应、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胸部手术后、气胸、胸腔穿刺术后继发化脓性感染外伤、气胸(伴胸膜粘连带撕裂)、外伤致胸导管破裂、丝虫病。
胸腔积液以渗出性胸膜炎最为常见。肿瘤(如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累及胸膜,使其表面通透性增加,或淋巴引流受阻,或伴有阻塞性肺炎累及胸膜,均可引起渗出性胸腔积液。偶因胸导管受阻,形成乳糜胸。如心包受累而产生心包积液,或因上腔静脉受阻而使血管内静水压升高,或因恶性肿瘤所致营养不良性低蛋白血症,胸腔积液可为漏出液。
临床表现
结核性胸膜炎多见于青年人,常有发热。中老年人出现胸腔积液,应提高警惕,可能是恶性病变。
炎性积液多为渗出性,常伴有胸痛及发热。由心力衰竭所致胸腔积液为漏出液。肝脓肿所伴右侧胸腔积液可为反应性胸膜炎,亦可为脓胸。
积液量少于0.3升时症状多不明显;若超过0.5升,患者可感到胸闷。医生在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会发现局部叩击呈浊音,呼吸的声音减低。积液量多时,两层胸膜隔开,不再随呼吸摩擦,胸痛亦渐缓解,但呼吸困难会逐渐加剧。若积液进一步增大,使纵隔脏器受压,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心悸及呼吸困难。
检查
1.外观
漏出液透明清亮,静置不凝固,比重1.018。脓性胸液若为大肠杆菌或厌氧菌感染常有臭味。血性胸液呈程度不同的洗肉水样或静脉血样;乳状胸液为乳糜胸;若胸液呈巧克力色应考虑阿米巴肝脓肿破溃入胸腔的可能;黑色胸液可能为曲菌感染。
2.细胞
正常胸液中有少量间皮细胞或淋巴细胞,胸膜炎症时,胸液中可见各种炎症细胞及增生与退化的间皮细胞。漏出液细胞数常少于100×106/L,以淋巴细胞与间皮细胞为主。渗出液的白细胞常超过500×106/L。脓胸时白细胞多达1000×106/L以上。中性粒细胞增多时提示为急性炎症;淋巴细胞为主则多为结核性或恶性;寄生虫感染或结缔组织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增多。胸液中红细胞超过5×109/L时,可呈淡红色,多由恶性肿瘤或结核所致。胸腔穿刺损伤血管亦可引起血性胸液,应谨慎鉴别。红细胞超过100×109/L时应考虑创伤、肿瘤或肺梗死。恶性胸液中约有60%可查到恶性肿瘤细胞,反复多次检查可提高检出率。非结核性胸液中间皮细胞超过5%,结核性胸液中常低于1%。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胸积液时,其胸液中抗核抗体滴度可达1:160以上,且易找到狼疮细胞。
3.pH
结核性胸液pH常<7.30;pH<7.00者仅见于脓胸以及食管破裂所致胸腔积液。急性胰腺炎所致胸液的pH<7.30;若pH<7.40,应考虑恶性胸液。
4.病原体
胸液涂片查找细菌及培养,有助于病原诊断。结核性胸膜炎胸液沉淀后作结核菌培养,阳性率仅20%,巧克力色脓液应镜检阿米巴滋养体。
5.蛋白质
渗出液的蛋白含量,胸液/血清比值大于0.5。蛋白含量30g/L时,胸液比重约为1.018(每加减蛋白1g,使之比重增减0.003)。漏出液蛋白含量较低(<30g/L),以白蛋白为主,黏蛋白试验(Rivalta试验)阴性。
6.癌胚抗原(CEA)
恶性胸液中CEA水平升高较血清出现得更早且更显著。若胸液CEA值>15~15μg/L或胸液/血清CEA>1,常提示为恶性胸液。恶性胸液中铁蛋白含量增高,可伴为鉴别诊断的参考。联合检测多种标志物,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7.类脂
乳糜胸时其胸液中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含量较高(>4.52mmol/L),呈乳状混浊,苏丹Ⅲ染成红色、但胆固醇含量不高,可见于胸导管破裂时。“乳糜样”或胆固醇性胸液(胆固醇>2.59mmol/L),与陈旧性积液胆固醇积聚有关,可见于陈旧性结核性胸膜炎,恶性胸液或肝硬化、类风湿关节炎等。胆固醇性胸液所含胆固醇量虽高,但甘油三酯则正常,呈淡黄或暗褐色,含有胆固醇结晶、脂肪颗粒及大量退变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
8.葡萄糖
测定胸液葡萄糖含量有助于鉴别胸腔积液的病因。漏出液与大多数渗出液的葡萄糖含量正常;而结核性、恶性、类风湿关节炎性及化脓性胸腔积液中葡萄糖含量可<3.35mmol/L。若胸膜病变范围较广,使葡萄糖及酸性代谢物难以透过胸膜,可使葡萄糖含量较低,提示肿瘤广泛浸润,其胸液中恶性肿瘤细胞发现率亦高。
9.酶
胸液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增高,大于200U/L,且胸液LDH/血清LDH比值大于0.6,提示为渗出液,胸液LDH活性可反映胸膜炎症的程度,其值越高,表明炎症越明显。
胸液淀粉酶升高可见于急性胰腺炎,恶性肿瘤等。急性胰腺炎伴胸腔积液时,淀粉酶溢漏致使该酶在胸液中含量高于血清中含量。
腺苷脱氨酶(ADA)在淋巴细胞内含量较高。结核性胸膜炎时,因细胞免疫受刺激,淋巴细胞明显增多,故胸液中ADA可高于100U/L(一般不超过45U/L)。其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度较高。
10.免疫学检查
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时,T淋巴细胞增高,尤以结核性胸膜炎为显著可高达90%,且以T4(CD+4)为主。恶性胸腔积液中的T细胞功能受抑,其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较外周血淋巴细胞为低,提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层局部免疫功能呈抑制状态。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胸腔积液中补体C3、C4成分降低,且免疫复合物的含量增高。
11.胸膜活检
经皮胸膜活检对鉴别有无肿瘤及判定胸膜肉芽肿性病变有一定帮助。拟诊结核病时,活检标本除作病理检查外,尚可作结核菌培养。脓胸或有出血倾向者不宜作胸膜活检。必要时可经胸腔镜进行活检。
12.超声检查
可鉴别胸腔积液、胸膜增厚、液气胸等。对包囊性积液可提供较准确的定位诊断,有助于胸腔穿刺抽液。
13.胸腔镜或开胸活检
对上述检查不能确诊者,必要时可经胸腔镜或剖胸直视下活检。由于胸膜转移性肿瘤87%在脏层,47%在壁层,故此项检查有积极的意义。胸腔镜检查对恶性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率最高,可达70%~100%,为拟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14.支气管镜
对有咯血或疑有气道阻塞者可行此项检查。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可确诊。
治疗
已经诊断明确后就应该针对不同的原发病进行治疗。
1.结核性胸膜炎
多数患者经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满意。少量胸液一般不必抽液或仅做诊断性穿刺。胸腔穿刺不仅有助于诊断,且可解除肺及心、血管受压,改善呼吸,防止纤维蛋白沉着与胸膜增厚,使肺功能免受损伤。抽液后可减轻毒性症状,使患者体温下降。大量胸液者可每周抽液2~3次,直至胸液完全吸收。每次抽液量不应超过1000毫升,过快、过多抽液可使胸腔压力骤降,发生肺水肿或循环障碍,表现为剧咳、气促、咳大量泡沫状痰,双肺满布湿啰音,PaO2下降,X线胸片显示肺水肿征。此时应立即吸氧,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利尿剂,控制入水量,严密监测病情及酸碱平衡。抽液时若发生表现为头晕、冷汗、心悸、面色苍白、脉细、四肢发凉的“胸膜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抽液,使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血压,防止休克。一般情况下,抽胸液后,没必要向胸腔内注入药物。
糖皮质激素可减少机体的变态反应及炎症反应,改善毒性症状,加速胸液吸收,减少胸膜粘连或胸膜增厚等后遗症。但亦有一定不良反应或导致结核播散,故应慎重掌握适应证。急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全身毒性症状严重。胸液较多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通常用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待患者体温正常、全身毒性症状减轻或消退、胸液明显减少时,即应逐渐减量以至停用。停药速度不宜过快,否则易出现反跳现象,一般疗程约4~6周。
2.脓胸
脓胸是指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胸膜腔感染,同时伴有外观混浊、具有脓样特性的胸腔渗出液。细菌是脓胸的最常见病原体。大多数细菌性脓胸与细菌性胸膜炎未能有效控制有关。少数脓胸可由结核菌或真菌、放线菌、奴卡菌等所致。目前感染性胸腔积液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为革兰阴性杆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球菌。肺炎并发的脓胸常为单一菌感染。若为肺脓肿或支气管扩张并发脓胸,则多为混合菌感染。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真菌及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甚为常见。
急性脓胸常表现为高热、消耗状态、胸胀痛等。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引流胸腔积液,以及促使肺复张,恢复肺功能。针对脓胸的病原菌,应尽早应用有效抗菌药物,全身及胸腔内给药。引流是脓胸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可反复抽脓或闭式引流。可用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胸腔,然后注入适量抗生素及链激酶,使脓液变稀,便于引流。少数脓胸可采用在肋间植入引流管,并连至水封瓶,将胸腔积液导出。对有支气管胸膜瘘者不宜冲洗胸腔,以免引起细菌播散。
慢性脓胸患者有胸膜增厚、胸廓塌陷、慢性消耗、杵状指(趾)等症状时,应考虑采用外科胸膜剥脱术等治疗。此外,一般支持治疗亦相当重要,应给予高能量、高蛋白及含维生素的食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维持酸碱平衡,必要时可予少量多次输血。
3.恶性胸腔积液
恶性胸腔积液多为恶性肿瘤进展所致,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症,如肺癌伴有胸腔积液者已属晚期。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肺内及纵隔淋巴结等病变范围。由于胸液生长迅速且持续存在,患者常因大量积液的压迫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对于这类患者需反复胸腔穿刺抽液。但反复抽液可使蛋白丢失太多(1升胸液含蛋白40克),故治疗甚为棘手,效果不理想。
为此,正确诊断恶性肿瘤及组织类型,及时进行合理有效治疗,对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有重要意义。全身化疗对于部分小细胞肺癌所致胸腔积液有一定疗效。纵隔淋巴结有转移者可行局部放射治疗。在抽吸胸液后,胸腔内注入包括阿霉素、顺铂、氟尿嘧啶、丝裂霉素、硝卡芒芥、博来霉素等在内的抗肿瘤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方法。这有助于杀伤肿瘤细胞、减缓胸液的产生,并可以引起胸膜粘连。胸腔内注入生物免疫调节剂,是近年探索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较为成功的方法,诸如短小棒状杆菌疫苗(CP)、IL-2、干扰素β、干扰素γ、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等,可抑制恶性肿瘤细胞、增强淋巴细胞局部浸润及活性,并使胸膜粘连。为闭锁胸膜腔,可在用胸腔插管将胸液引流完后,注入胸膜粘连剂,如四环素、红霉素、滑石粉,使两层胸膜发生粘连,以避免胸液的再度形成。若同时注入少量利多卡因及地塞米松,可减轻疼痛及发热等不良反应。
胸腔积液的定位以及测量方法
现在超声诊断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影像技术,成为普及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它具有无辐射、可重复性、易于床旁、患者易接受等优点,为临床医师所广泛采用。超声对胸腔积液的诊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定位准确、能客观地估计胸腔积液深度、积液量,协助穿刺定位,特别是对多房包裹性积液穿刺抽液具有其他辅助检查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准确定位,引导医师穿刺做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患者坐位、手抱头、超声探头在胸腔积液侧肋间隙腋后线、肩胛线采用十字交叉定位,能准确显示进针方向及进针深度。此外对周围型肺癌,在CDFI引导下穿刺做病理检查,能避开血管、肺泡组织,预防血胸、气胸的发生,现在超声诊断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影像技术,成为普及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它具有无辐射、可重复性、易于床旁、患者易接受等优点,为临床医师所广泛采用。
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只有微量的液体起润滑作用。液体是由壁层胸膜产生,经过胸膜腔,被脏层胸膜吸收,其内的蛋白质成分由淋巴管吸收。正常状态下其产生与吸收呈平衡状态。任何病理原因干扰了这种动态平衡均可发生胸腔积液。临床上常见的原因有胸膜炎、胸膜肿瘤及肿瘤侵犯胸膜等。为明确胸水产生的原因及选择治疗方法,临床医师往往需要在超声胸水定位后进行胸腔穿刺。超声胸水定位成为胸腔穿刺成败的关键。作者在工作中积累了如下经验,供临床医师及超声工作者参考。
正常人胸膜腔内含一薄层浆液(3~15ml),以保持接触面之润滑。由于各种原因胸膜腔内液体积聚时两层胸膜分离称之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胸腔积液主要病因和积液性质:
1.渗出液(浆液性和血性)见于
①感染性疾病:胸膜炎(结核病、各类肺感染)、膈下炎症;
②恶性肿瘤、胸膜间皮瘤;
③肺梗死;
④其他: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胸部手术后、气胸;
2.漏出液常见于
①充血性心力衰竭、上腔静脉受阻、缩窄性心包炎;
②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肾病综合症;
③其他:腹膜透析、粘液性水肿、药物过敏、放射反应等。
3.脓胸见于
①肺结核、各类肺感染;
②其他:外伤、食管瘘、气胸、胸腔穿刺术后继发化脓性感染
4.血胸见于
①肺结核;
②恶性肿瘤、血管瘤破裂;
③肺梗死性;
④其他:外伤、气胸(伴胸膜粘连带撕裂)。
5.乳糜胸见于
①胸导管受阻;
②其他:外伤致胸导管破裂、丝虫病等。
1、直接肋间扫查
高频探头直接胸壁扫查可以检测出微量的胸腔积液。当胸腔积液量大时。可以选用凸阵或扇扫探头进行深部扫查,但胸膜腔表浅位置最好用高频探头检查。大多数胸腔积液为无回声,很容易辨认,表现为壁层胸膜与脏层胸膜间的透声区。壁层胸膜通过其位于肋骨深方约1cm的位置辨认,脏层胸膜则随病人的呼吸随肺组织移动。胸水量的估测:测量肺表面与胸壁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可估计胸水量。
病人取端坐位,沿腋后线9——11肋间扫查,有时沿腋中线
超声检查可鉴别胸腔积液、胸膜增厚、液气胸等。对包囊性积液可提供较准确的定位诊断,有助于胸腔穿刺抽液。
1超声定位技术要点
体位:要求超声胸水定位时患者的体位与胸腔穿刺时体位相同。
确定胸水范围:确定穿刺点前首先测量胸水的范围。用横线标出胸水的上下界,用纵线标出其前后界,并测量胸水的最大深度。
测量胸壁厚度:工作中要测量穿刺点胸壁的厚度,对胸膜肥厚及身体较胖患者尤为重要。
探测胸水浓稠度:超声检查中要仔细观察积液的透声性,为临床提供积液是粘稠液体还是稀薄液体的信息。
确定穿刺点的位置:在确定穿刺点时,应取无回声液体的较低位置,并且该点的位置比较恒定,不受呼吸因素的影响,同时要避开肋骨。确定好穿刺点后,用龙胆紫标记。
确定进针方向:标记穿刺点后,在报告单中要详细说明穿刺时进针方向,由穿剌点进针后是向上、向下或者垂直进针。
首先:1:具体情况必须具体对待,不是穿刺都选择位置低点位置最好,分隔多的,位置低点比较好,没有分隔的,最好的位置是水最深的位置。
2:找定位不是满后背瞎划拉,一定要一个肋间一个肋间的找,
3:也不是说超声测量距离体表1.5cm就一定是1.5cm,那要根据你探头用了多大的压力,
4:超声明确胸水的范围?唉,难描述啊。还好有CT这个东西。
5:既然要超声定位,定哪里就要根据图像来定,没有机械的规定。
超声检查诊断具有“四定”优越性。
一定位:能够正确选择穿刺点,进针方向、距体表深度,减少了抽液穿刺的盲目性,具有准确可靠、易重复、安全实用易接受、操作方便等优点。有超声定位指导,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尤其对胸腔积液多次反复抽液定位者。
二定性:在B超定位的同时还可提示给临床比如粘稠度、是否分隔、胸膜厚度、积液形态,是否包裹、能否抽取积液及胸液掩盖的肿块等有实用价值的资料。如炎性渗出液为一致性无回声;血性渗出液为无回声内稀少光点;脓性渗出液为无回声内漂浮点状或絮状物;血液为一致性无回声或强回声(血块);漏出液一般为一致性无回声。
三定量:积液量的多少决定是否抽液,无回声区前后经小于0.5cm,建议临床不抽液;积液量的多少动态反映病情转归。
四定关系:能够直观反映积液周围关系,病灶方位、大小,避开大血管神经及重要脏器、皮肤斑痕处选穿刺点进针;能够动态显示积液是否压迫周围脏器,是否影响肺体积,还可观察纵隔移位情况等等。
结核性:无回声暗区较清澈,其内大多可见到弯曲或呈带状或线状较强回声,较宽的一端豁附于胸膜上,较细的一端在胸水中浮动。病程较长时可伴有胸膜增厚声像。青年患者,单侧胸腔积液,大量积液时见肺组织受压,心脏纵隔向健侧移位,肝膈下移。少量积液时仅于肋隔角处见少量液性暗区,其后为肺的强回声。超声发现以上声像图特点则可提示结核性积液可能性较大。
纵膈积液的液性暗区分布在以纵隔为中心的周围,而囊肿只覆盖心前区,多数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脓肿主要表现为:较大脓性积液时,胸水呈混浊粘稠状,透声差,在无回声区内出现散在不均匀光点、光斑漂浮的回声,侧动身体后,其漂浮现象更为明显。脓胸液体稠厚者,当患者静息片刻后,可出现分层现象,多次改变体位分层现象可消失。坐位横切面上,上部切面的声像图呈无回声区,逐渐向下部,切面中回声也从微弱回声到低回声,最后有的可达中等回声。纵切面声像图,则可见液平面以上多为无回声区,液平面以下呈密集不均匀的低回声区。
癌性胸腔积液声像图表现:原发性肺癌胸腔积液中可显示边缘整齐形态不规则较密的回声团,多数仅发生于一侧;转移性癌性胸腔积液除大量液性暗区外多伴有胸膜不同程度增厚,有时见胸膜向腔内突起的强回声团块,穿刺液多为血性胸水,多数积液量为进行性增加,暗区内有漂浮的低回声光点。
漏出性胸腔积液声像图表现:胸腔内大量的清澈的液性暗区,胸膜没有明显的改变,其中肝源性胸水多伴有肝硬化和腹水声像;而肾性或低蛋白血症所致胸水多伴有肾实质结构不清声像图或化验有低蛋白血症表现和相关的病史,较易鉴别。特点是:与其它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相比,积液量偏少,无回声区内透声好,清晰,多位双侧,积聚于肺底。
急性左心衰胸腔积液的特点是:双侧大量胸腔积液,清澈无杂乱回声,伴有左心衰的典型病史及声像图表现,如左室、左房偏大等,经强心、利尿等治疗后短期内可减少或消失。
血气胸积液因伤情不同而有不同声像图表现,多数呈由下而上增多液性暗区,液性暗区分布在患侧胸膜下部,上部呈强烈的气体回声,也可见胸腔积液伴肺不张,肺组织压缩声像,结合明显外伤史及伤口等临床表现较易诊断。
一、正确的检查方法及体位:
患者坐在床上,背对医生,头略低,向前略弯腰,保持不动;
探查时探头与肋间平行。
二、超声探查内容:
首先解剖定位,包括线(肩胛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等),积液自第几肋间至第几肋间。
其次测量液性暗区最大深度(前后径),距皮肤深度,安全垂直进针深度,胸膜厚度。
最后,胸腔积液性质,是否有分隔、絮状回声等。
1:需要描述下积液量从第几肋间开始,说明积液量的范围。
2:我们一般量的距离是屏幕的上下距离,也就是探头方向深度,体现了胸腔积液的前后径。
3:如呈三角形液体时,不测量最深部。可纵切,测量膈肌到壁层胸膜的距离。
三、临床医生关心什么?
1.是否有积液,积液量多少,能否穿刺,定位。
2.治疗后疗效评估
四、临床反馈的常见问题:
1.定位处穿刺,却抽不到积液。
2.两次检查结果,差距较大
3.抽液前后,深度不降反升
五、总结:
1.大家首先要统一共识,统一测量标准,不要固执己见,从科室集体出发。
2.多次检查的胸水患者,应多看以前结果对比。明显有不同时,最好把本次情况具体描述清楚,比如你的观点,与上次不同的原因。
3.与临床沟通很是重要,临床医生很多人并不太懂超声,需要超声医生描述的非常细致才能看理解。
由于肺部情况多变,声像图多样复杂。不可能所有图像均与典型病例类似。因此需要灵活掌握。尤其是报告应充分从临床角度出发。该描述清楚的就描述清楚。
如虽然积液深度较深,但范围小。可直接在报告上描述“因积液上下范围小,不宜定位”或“因肺组织活动度大,不宜定位”等,如有必要可加测上下径。
如有压缩肺组织漂浮,尽量找能避开肺组织处。如无法避开,可分别测量肺组织前方多深,后方多深,能否定位穿刺。不必纠结是否要包括肺组织。
对于复查患者,应多对比以往报告,如需要,可直接描述“较前次积液量减少”等。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