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心胸外科频道 > 疾病分类 > 心脏搭桥 > 感冒诱发心肌炎?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治进展

感冒诱发心肌炎?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治进展

2017-09-12 来源: 健客健康咨询、儿科助手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24岁的小李前阵子不小心感冒了,也没有适当服用感冒药物,他一心想着无端端感冒生病,肯定是没运动免疫力下降了。于是,为了使身体尽快恢复,小李天天带着感冒运动锻炼。哪知症状越来越严重,最后检查出心肌炎。

  感冒诱发心肌炎?

  虽然,年轻人的免疫力与老年人的相比的确是强些,但这并不代表就能够百无禁忌了。要是遇到感冒或者其他稍微强的病毒,这时如果不注意,自身的免疫系统在剿灭这些病毒的同时,就还有可能会错伤心肌组织细胞,从而引发心肌炎。

  心肌炎有哪些症状?

  心肌炎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可能会发生,但就数青壮年群体发病率最高,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根据可靠的数据统计显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有80%的患者低于40岁,其中二三十岁的年轻患者高达半数以上。

  一般的心肌炎患者发病前期会出现呼吸、消化系统感染的症状;而病毒性心肌炎较轻者,临床上会出现发热、咽痛、咳嗽、肌肉酸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病情严重时,还可能伴随心律失常、心衰甚至休克的出现。

  哪些因素容易引起心肌炎?

  生活因素

  大量饮酒、过度劳累、高热缺氧状态等情况皆对心肌组织细胞有损害作用,若未及时纠正,时间长了就有可能会导致心肌炎的出现。另外地,专家也表示,过度运动也会加快病毒在心肌细胞内的繁殖速度,从而加速心肌坏死,加重心肌炎病情。

  药物的化学作用

  某些药物是引发中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原因。例如常见的阿奇霉素、正定霉素等抗肿瘤药物、能够对抗精神失常的氯丙嗪、锂剂等药物对心肌细胞均有毒副作用,会诱发、加重心肌炎症状。

  当然,药物都有两面性,能成为治疗疾病的药物,必定是利大于弊的。长期服用这些药物的人也不必过于担心,只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服用即可。药物引起的心肌炎与药物剂量、用药间隔有关。

  外界感染

  柯萨奇病毒、艾柯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肝炎等病毒均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罪魁祸首,而有一些感冒病毒中也包括柯萨奇病毒、艾柯病毒、流感病毒,所以平时的感冒也不能忽视。

  自身免疫疾病

  巨细胞性心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疾病的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因素--免疫系统调节出现异常,免疫细胞错将心肌细胞当成敌人攻击,继而容易引发心肌坏死、心肌炎症。

  如何避免心肌炎的出现?

  到目前为止,心肌炎的治疗还没有明确的指标。一般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严格卧床休息,以降低心肌负担与损害。即使是恢复后也需要注重休息,防止病情的复发。

  生活中的小感冒别忽视,感冒期间也不要过度运动,防止继发病毒性心肌炎。同时,还要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劳逸结合。另外地,需要长期服用抗肿瘤、抗精神失常药物的人群,则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药物使用不当引发心肌炎。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治进展

  暴发性心肌炎是由不同原因和不同发病机制,如病毒、细菌、毒素和自身免疫反应等,引起的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它是一个临床综合征。暴发性心肌炎临床常表现为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致死性心律失常,后者可发生阿-斯综合征。儿童暴发性心肌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包括肠病毒、腺病毒、HIV-1、流感病毒、细小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肝炎病毒等。

  过去认为,引起爆发性心肌炎以肠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B组(CVB)感染最为常见,而近几年国外研究发现,细小病毒B19(PVB19)及人类疱疹病毒-6(HHV6)的检出率大大提高,其中PVB19成为儿童暴发性心肌炎中最主要病原体。暴发性心肌炎具有起病急骤、进展迅猛、表现多样、病死率高等特点,早期诊断及积极的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一、早期诊断

  暴发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且多以心外症状为首发表现,临床上极易漏诊、误诊。如出现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表现者或以心外症状为首发但有难以解释的精神萎靡者,需高度警惕暴发性心肌炎可能。早期诊断暴发性心肌炎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包括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指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以及心内膜活检等。

  1.血清病原学检测包括血清病毒抗体检测、PCR病毒基因检测等,鉴于血清病原学检测阳性率极低,且血清病原学检测结果与心内膜活检中病原学检测结果并不一致,故不作为诊断心肌感染的依据。

  2.血清学指标血清心肌酶谱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是诊断暴发性心肌炎的重要指标。其中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troponin,cTn)仍是现阶段诊断心肌炎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的血清学标志物,特别是超敏肌钙蛋白(highsensitivetroponinT,hs-TnT)升高(浓度>50pg/ml)高度预测急性心肌炎。而新的标志物如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cell-derivedfactor-1,SDF-1)、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fattyacidbindingprotein,H-FABP)以及miRNA检测可能进一步提高早期诊断的特异度及灵敏度。

  3.心电图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心电图表现形式多样,灵敏度高而特异度低,已有研究发现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心电图的改变早于酶学改变,可作为早期筛查工具。通常认为ST-T改变及房室传导阻滞(AVB)在心肌炎中较为常见,而酷似急性心肌梗死样心电图表现提示病情严重,需高度警惕。

  4.超声心动图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早期超声心动图改变无明显特异性,主要用于评估心功能及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心力衰竭。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超声心动图通常表现为室壁运动减弱、左心功能减退、左室射血分数下降以及瓣膜反流等。Felker等研究发现,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增厚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基本不变,而急性心肌炎患者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而室间隔正常,有助于区分急性和暴发性心肌炎。

  5.心脏磁共振成像近几年来,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它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已成为诊断心肌炎的最佳无创手段。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心肌组织学改变的评价。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于2009年发表了关于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心肌炎中应用白皮书,提出了3条诊断标准:①在T2加权成像上,局部或全心心肌信号强度增高,提示心肌水肿;②钆剂增强扫描时,T1加权像全心心肌早期增强显影;③钆剂增强扫描时,心肌呈延迟强化信号。符合以上3条中2条或以上者可诊断心肌炎。由于暴发性心肌炎的病灶范围更广、程度更剧,故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在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中的灵敏度应明显高于病毒性心肌炎,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及随访中值得推荐。

  6.心内膜活检尽管心内膜活检仍作为诊断心肌炎的“金标准”,但在儿科领域,由于设备及技术的缺乏、操作本身的风险及并发症、以及低灵敏度等因素,目前尚难以应用推广。

  二、治疗进展

  1.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限制活动、吸氧、大剂量维生素C抗氧化、营养心肌、纠正酸碱代谢及电解质紊乱、抗凝、抗休克、纠正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等治疗。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一般建议休息至少6个月,6个月后需再次谨慎评估,如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大小和功能恢复正常、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以及运动试验均未发现显著心律失常发作,则可开始进行日常活动。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和受体阻滞剂等,不常规使用洋地黄类强心药物,如积极药物治疗后病情仍持续进展并恶化,可考虑机械循环辅助治疗。有症状或持续的室性心律失常应积极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选择胺碘酮治疗较为安全,如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可给予直流电复律;缓慢型心律失常予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提高心率,如出现高度或Ⅲ度AVB、反复的阿斯综合征发作者,给予安装临时起搏器治疗。

  2.抗病毒治疗暴发性心肌炎是否行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未统一。有学者认为在心肌炎急性期,病毒的感染和复制直接导致心肌的损伤,故早期抗病毒治疗极为关键。但也有观点认为,急性期病毒对心肌的损害极为有限,且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出现症状多在病毒感染1周后,此时病毒复制已基本停止,故心肌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意义不大。对于持续病毒检测阳性患者(特别在心内膜活检组织中),抗病毒治疗可能有效,但药物选择应具有针对性。对于肠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患者,研究发现干扰素治疗效果较佳。对于疱疹病毒感染患者,应选择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治疗。普可那利(pleconaril)为一种较新型抗病毒药物,在一些小样本的临床病例中取得一定的效果,且近期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也证实其对肠道病毒有效,值得行更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

  3.免疫调节疗法主要药物为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IVIG不仅可以直接清除病毒,还可以调节免疫反应,减轻心肌炎症反应,因此很早应用于儿童心肌炎的治疗。多项研究也进一步证实IVIG有助于提高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左室功能。但这些研究通常样本量小且没有进行严格的变量控制及对照,可信度较低。

  近几年随着研究的深入与完善,很多学者对IVIG治疗暴发性心肌炎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2010年,PCMR(thePediatricCardiomyopathyRegistry)研究发现,应用IVIG与心肌炎患儿的生存率及左室功能恢复无关。2015年,一项大样本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应用IVIG不能降低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住院病死率。综上所述,IVIG对治疗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疗效尚无法得到确切的证实。鉴于儿童心肌炎具有较高的自然缓解率,故是否应用IVIG治疗儿童暴发性心肌炎应视病情而定。

  Dennert等认为,对于高负荷细小病毒B16的心肌炎患者,应用IVIG比较有效。而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肌和心包疾病工作组则认为,对于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心肌炎患者,可选择IVIG治疗。

  4.免疫抑制疗法主要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硫唑嘌呤、环孢素、环磷酰胺、OKT3(muronomab-CD3)等。在急性心肌炎治疗中,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仍存在较大的争议。一方面免疫抑制剂可抑制心肌的免疫损害,但另一方面,免疫抑制剂使全身免疫应答均受到抑制,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及病毒的扩散,加重心肌的损伤。故在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中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免疫抑制剂应用的剂量和时机的把握尤为关键。早在1999年,Opavsky等研究发现,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敲除的小鼠,接受CVB3感染后,心肌炎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降低;在CD4+T细胞和CD8+T细胞都去除的情况下,CVB3感染后的4~7d,病毒感染的滴度与对照组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异。这一研究为暴发性心肌炎早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内及国外临床研究发现,早期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对暴发性心肌炎有效,可减轻心肌病变,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采用大剂量甲强龙,10~30mg/(kg·d),连续冲击3d,后短期内减停,效果较为显著。而对于病毒检测阴性而心脏反应性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受益更大。

  5.机械循环辅助治疗目前针对暴发性心肌炎仍无特效药物,传统的药物支持治疗有时难以奏效,而机械循环辅助治疗的开展,给暴发性心肌炎的治疗带来了希望,成为救治暴发性心肌炎的可靠手段。主要包括:

  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balloonpump,IABP)

  经皮心肺支持系统(percutaneouscardiopulmonarysupportsystem,PCPS)

  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ventricularassistdevice,LVAD)

  双心室辅助装置(biventricularassistdevice,Bi-VAD)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

  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ECMO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ECMO的本质是一种改良的人工心肺机,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心泵,分别起到人工肺和人工心脏的作用,它的应用使病变的心肌得以休息,从而渡过急性炎症期。自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ECMO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ECMO救治暴发性心肌炎的成功率也随之升高,但是仍有部分患儿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手术甚至不能逆转其预后。Ghelani等回顾性研究2006~2011年104例儿童急性心肌炎患者,接受ECMO或VAD机械循环辅助治疗,其中16.3%的患者需接受心脏移植,24%的患者死亡,59.6%患者恢复正常。综合目前对于ECMO治疗暴发性心肌炎临床病例研究发现,ECMO上机及撤机时机的把握、预防并降低并发症的出现是ECMO治疗成功的关键。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