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心胸外科频道 > 疾病分类 > 心脏搭桥 > 心肌酶增高未必就是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怎么回事

心肌酶增高未必就是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怎么回事

2017-08-25 来源:儿科时间、徐浩大夫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除少数爆发性心肌炎为病毒对心肌细胞的直接广泛破坏,大部分病毒性心肌炎均为病毒血症致机体免疫系统活化致病,因此发生心肌炎是遗传和免疫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心肌酶增高未必就是心肌炎

  夏季到来,随着温度上升,疱诊性咽峡炎的患儿明显增多,门诊医生在检查感染指标的同时会检查心肌酶,心肌酶升高提示心肌损害,而很多患儿也会因此被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但真的是这样吗?

  目前认为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致病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CA),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致病原为柯萨奇病毒(A、B组)、腺病毒等。

  牛伟红、杨丽萍等[1]对疱疹性咽峡炎住院治疗患者150例进行调查,心肌酶检查异常率85.33%(128/150),其中CK-MB异常者67例占52.34%,说明临床上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多数会出现心肌酶改变,但心肌酶改变只能说明心肌损伤,并不是心肌炎明确诊断的金标准。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是由各种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和邻近的心肌细胞坏死或变性,导致心功能障碍和其他系统损害的疾病。

  而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除少数爆发性心肌炎为病毒对心肌细胞的直接广泛破坏,大部分病毒性心肌炎均为病毒血症致机体免疫系统活化致病,因此发生心肌炎是遗传和免疫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心肌炎发病率相较肺炎、胃肠炎相比并不高,美国Texas儿童医院自1978年~1992年14年间诊断为心肌炎的患者仅33例,同期匹茨堡儿童医院为12例,蒙莎娜医学中心仅6例。我国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儿科1~15岁患儿确诊心肌炎每年不超过2例[2],所以「心肌炎」的诊断结论不能过于轻率给出。

  病毒性心肌炎是怎么回事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病变为主的疾病,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症改变。患病小儿可以见到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冷,多汗。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本病发病年龄以3~10岁小儿多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可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只出现心电图改变,重者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少数发生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本病如能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大多良好,部分患儿因治疗不及时或病后调养失宜,可迁延不愈,形成顽固性心律失常。

  [主要症状]

  心肌炎症状轻重不一,约半数小儿在心肌炎出现前数日至1~3个星期表现为感冒或胃肠道症状,如发热、咳嗽、呕吐、恶心、全身不适等,常伴肌痛、关节痛或皮疹。心肌炎的表现轻者可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只出现心电图改变,一般为精神委靡,面色苍白,乏力,多汗,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上腹痛等。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自述头晕、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或疼痛。重者除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浮肿、气急、活动受限等心功能不全症状。有时发病急骤,突然出现心源性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灰白、皮肤发亮、四肢冰冷、发紫等症,甚至猝死。

  按中医辨证,疾病初期见发热或低热绵延,或不发热,鼻塞流涕,咽红肿痛,咳嗽有,或腹痛腹泻,肌痛肢楚,短气心悸,胸闷胸痛,是邪毒犯心。如果寒热起伏,全身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慌胸闷,肢体乏力,是湿热侵心。病之后期心悸不宁,活动后尤甚,少气懒言,神疲倦怠,头晕目眩,烦热口渴,是气阴亏虚。部分小儿见到心悸怔忡,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头晕多汗,甚则肢体浮肿,呼吸急促,是心肾阳虚。心脉瘀滞证可见到心悸不宁,胸闷憋气,心前区痛如针刺,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舌边尖见有瘀点。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