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心胸外科频道 > 疾病分类 > 心脏搭桥 > 胸闷呼吸困难=心肌缺血or冠心病 抗心肌缺血:硝酸酯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胸闷呼吸困难=心肌缺血or冠心病 抗心肌缺血:硝酸酯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2017-08-07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心肌缺血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胸闷,当胸闷出现时患者常常都会伴有呼吸困难等症状,而诱发这种症状的主要原因多半是患者做了过重的体力活。部分患者在你饮酒,饱餐或受寒时可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没有症状的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胃不适、恶心、牙痛等症状。

  胸闷呼吸困难=心肌缺血or冠心病

  虽说人一老,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小毛病,实属正常。但是,经常听身边一些老人说自己胸闷难受,一难受就感觉呼吸困难。这也算正常吗?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说到胸闷难受,呼吸困难,大家首先想到的无非就是心脏出了问题。也是,胸闷不怀疑心脏怀疑谁呢!但是,出现这种症状真的就是心脏本身的问题吗?其实不然,大多数中老年人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往往都是由心肌缺血所致。

  那么,什么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心肌供血不足,两者是等同的。众所周知,心脏是维持人体生命的根本,如果心肌缺血,那流入心脏的血液就会减少,原本供给心脏的氧气也会明显不足,导致缺氧,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这样一来,对正常的心脏工作也会造成阻碍。这种疾病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

  心肌缺血有哪些症状?

  心肌缺血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胸闷,当胸闷出现时患者常常都会伴有呼吸困难等症状,而诱发这种症状的主要原因多半是患者做了过重的体力活。部分患者在你饮酒,饱餐或受寒时可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没有症状的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胃不适、恶心、牙痛等症状。

  心肌缺血=冠心病?两者有何关系?

  心肌缺血≠冠心病。

  需要提醒各位的是,冠心病会造成心肌缺血,但是患有心肌缺血不一定就是冠心病。如果用疾病和症状来做为代表的话,那冠心病是一种疾病,而心肌缺血则是一种症状。一般来说,冠心病的范围会更大些。

  如何诊断心肌缺血,需要去做哪些检查?

  1、24小时心电图

  24小时心电图可以记录患者一天的心脏活动变化,更准确的补抓心肌发生变化的某一时间段,缺血的持续时间,发生部位一次判断严重程度。

  2、冠状动脉造影

  这种检查方式会更直接,可直接观察到冠状动脉的阻塞情况,

  3、其它

  一些普通的检查,如血压、血脂、血糖、心脏超声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患有心肌缺血的患者在生活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禁烟酒

  医生常常会嘱咐患者不要抽烟喝酒,但还是有很多患者不听,因为他们不明白这其中会有多大的危害。首先香烟中含有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最终会使血液变得粘稠,而粘稠的血液越积越多就会造成阻塞,增加发病率,引起血脂异常、炎症,形成血栓等。另外,酒中含有乙醇,而过多的乙醇会使人体血压增高,心率加快,消耗更多的氧气,增加心脏的负担。心肌缺血有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的可能,因此,烟酒最好戒掉。

  2、睡觉时注意枕头高度

  有些患者在睡觉时由于枕头高度不够,会出现胸闷的症状。这时就需要调高枕位,以感到舒适为宜。另外,若平卧时感到胸闷不适,则需要立即起身站直或是坐起方能得到缓解。

  3、避免劳累

  过重的体力劳动,熬夜等都可能诱发不适,导致心脏缺氧。因此避免劳累很有必要。

  4、饮食禁忌

  患有心肌缺血的患者应避免高脂肪,难消化的食物,如肥肉、动物脂肪、内脏、蛋黄及贝壳类食物。另外,晚餐也不宜过饱,因为人在入睡后血液流速就会减慢,进食过饱,血脂增加,容易影响血管弹性,导致动脉硬化。此外,甜食也应该少吃,多吃鱼类、蔬菜、水果、菌类以及豆制品类食物。

  抗心肌缺血:硝酸酯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硝酸酯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抗心肌缺血药物,此类药物可增加一氧化氮释放、扩张冠状动脉、扩张静脉降低心脏后负荷,从而改善心肌组织氧的供需平衡并发挥抗心绞痛作用。

  短效硝酸酯类药物

  常用于缓解急性心绞痛发作。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是缓解劳力性心绞痛发作的标准化初始治疗。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应嘱患者取坐位(站位易致晕厥,卧位可因回心血量增加而加重心脏负荷)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0.6 mg。若症状不缓解,5分钟后可再次重复。15分钟内最大剂量为1.2 mg。硝酸甘油喷剂起效更为迅速。当预测心绞痛可能发生时,如餐后运动、情绪波动、性活动或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可以预防性应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的作用更为持久,其预防心绞痛的效果可覆盖1小时。由于双硝酸酯需要在肝脏内转化为单硝酸酯,故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的起效时间(3-4分钟)慢于硝酸甘油。但口服该药后其作用时间可持续数小时,能够在较长的时段内发挥预防心绞痛发作的作用。

  长效硝酸酯类药物

  是预防心绞痛发作的常用药物。长期规律性服用此类药物可致耐药性,从而失去预防心绞痛发作的作用。因而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采用偏心给药方法,在心绞痛发作可能性较大的时间段用药,其他时间段内不用药,保证每24小时内具有8-10小时的“空白期”或无药期。当患者产生耐药性时,增加药物剂量可使其恢复疗效。长期应用硝酸甘油贴剂也可产生耐药性,故其药物疗效也不能覆盖24小时。由于相关研究证据不足,对于无劳力型心绞痛的患者是否应长期应用长效硝酸酯类药物尚存争议。

  头痛与低血压是此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由于少数患者用药后头痛症状严重,可能影响其治疗依从性。为保证患者能够坚持治疗,对于头痛症状明显者可减少用药剂量。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头痛症状可以逐渐减轻乃至消失。头痛严重者可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后者能有效预防或缓解头痛症状。

  同时应用钙通道阻滞剂(CCB)可能增强硝酸酯类药物的血管扩张作用,增加低血压的风险,故初始用药时需注意监测血压。与选择性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如治疗阳痿或肺动脉高压的西地那非等)同时服用时可能导致严重低血压,故应避免。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康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