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胸液肉眼观会引起误导,在进食后仅有乳糜的唯一成分乳糜微粒会进入血液中,所以胸水中出现乳糜微粒是生化上诊断乳糜胸的金标准。尽管目前认为渗出液中甘油三酯浓度高于110mg/dl,则基本可以诊断乳糜胸,但是乳糜样渗出液中甘油三酯的浓度亦可以达到同样的浓度水平,而且即使没有乳糜微粒的存在,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胸液中甘油三酯浓度往往高于110mg/dl。所以,由于缺少对脂蛋白的研究,需要在原来的诊断标准上加上两个条件以提高其特异性:胸水/血清胆固醇比值小于1,以除外乳糜样渗出液;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胸水/血清甘油三酯比值大于1。严格依照此标准,那么甘油三酯浓度超过110mg/dl的乳糜胸的阳性预测值则不超过60%。为了排除全静脉营养流入胸腔的偶发事件,建议对怀疑是乳糜胸的患者进行葡萄糖和钾离子的测定。
诊断检查:
胸膜腔穿刺或闭式引流术胸导管的损伤在创伤后24h即可表现出来,乳糜液的多少和性质与进食的量和性质有关,禁食状态下的乳糜液外观多不典型,可呈淡黄色或粉红色,静置后呈“胶冻状液”,进食后胸腔引流量显著增加,可呈米汤样或生乳状。
乳糜液乳糜性渗出液为无臭味、碱性、淋巴细胞比例占多数的渗出液。检查对胸膜腔引流液或穿刺液的化验检查,可确诊乳糜胸的发生。为提高化验的准确性可在患者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后采样化验。
1.最初为淡黄色或粉红色液体,放置24h后呈胶冻样凝块.该特点时乳糜胸的早期诊断很有帮助。
2.典型的乳糜液为白色乳状液体,放置后有油甚,加入乙醚可以澄清,比重超过1.012。生化检查:脂肪含量0.004~0.04g/L,三酸甘油酯超过5.645mmol/L,蛋白含量10~60g/L。镜检;内含少量红细胞,但以白细胞居多,约占90%,淋巴细胞(400~600)xl06/L,T细胞占90%。苏丹Ⅲ直接染色阳性。
放射性核素检查摄入131I标记的脂肪后,在体表及穿刺液作计数可较准确的诊断乳糜外溢。
胸导管造影术同一般淋巴管造影术,可对胸导管的损伤作定位诊断。经足部淋巴管注入脂类染料5ml后立即注射生理盐水500ml冲洗,造影剂可很快在胸导管中显影。此法操作复杂,失败率较高,且大量注射造影剂可影响肺功能,故不常采用。
乳糜胸的病因概要:
乳糜胸是一种少见病,胸腔手术是目前最常见的病因。乳糜胸往往继发于创伤、管壁薄弱或导管阻塞。在非创伤的病因中,最常见的是恶性淋巴瘤。乳糜胸的病因有创伤性原因与非创伤性原因这两大类。而乳糜胸的发病机制:乳糜胸含有比血浆更多的脂肪物质、丰富的淋巴细胞以及相当数量的蛋白质、糖、酶和电解质。一旦胸导管破裂,大量乳糜液外渗入胸膜腔内,必然引起两个严重的后果: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进一步加剧了体循环血容量的不足和心肺功能衰竭。
乳糜胸
乳糜胸的详细解释:
流行病学
乳糜胸是一种少见病,日前随着胸腔外科手术的增多而逐渐多见起来。以冠状动脉手术为主的胸腔手术后的发病率大约为0.5%。胸腔手术是目前最常见的病因。其他原因引起的乳糜胸,如淋巴瘤、交通事故等,发病率极低。
假性乳糜胸发病率更低。最常见的病因是结核性胸膜炎或气胸治疗后形成的胸膜纤维化,目前也非常少见,并随着罹患此病的年龄增加而更为少见。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学
乳糜胸起因于乳糜从胸导管中渗漏,这种渗漏往往继发于创伤、管壁薄弱或导管阻塞。胸导管相对比较薄弱,即使只是一次较突然的牵拉(例如一次用力的咳嗽)也会导致断裂。如果像咳嗽这样微小的损伤即导致乳糜胸,我们必须要怀疑一些潜在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如果在儿童发生了乳糜胸,首先必须怀疑畸形的存在。
胸导管创伤性断裂是交通事故的早期或晚期并发症。但是目前大多数病例见于各种涉及心脏、肺或头颈部区的手术,甚至可以见于胸腔镜手术。各种胸科手术致乳糜胸的发生率大约为0.5%。儿童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心脏畸形手术的术后并发症。
在非创伤的病因中,最常见的是恶性淋巴瘤。一旦发生不明原因的乳糜胸,首先应该怀疑是否存在淋巴瘤,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胸水中往往见不到恶性细胞,而且如果乳糜胸是首发症状,确定诊断可能相当困难。其他的恶性肿瘤可能由于远处转移而导致胸导管阻塞,但是实际上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除了在那些直接侵及淋巴管的疾病中乳糜胸比较常见外,其他大多数疾病中是极其少见的并发症。先天性乳糜胸多见于胸导管畸形,出生时的损伤所致乳糜胸相对少见。
乳糜胸的病因
(1)创伤性
1)胸部外伤由于胸导管位于后纵隔脊柱旁沟内,受到脊柱的保护,所以胸部外伤而致的胸导管损伤发生率很低。钝性损伤多继发于脊柱过伸、躯干挤压、高处坠落胸导管受到过度牵拉时。极为罕见的情况是刺刀、弹片穿刺胸部,直接损伤胸导管。
2)胸腔手术损伤乳糜胸是胸腔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约半数的胸导管损伤是由胸腔外科手术引起。由于在主动脉弓上、下区,胸导管与食管解剖关系密切,因此食管中、上段肿瘤切除中较易损伤胸导管。另外在纵隔、胸膜、肺、膈肌、颈椎,交感神经节等手术中均可损伤胸导管,并发乳糜胸。
3)心脏直视手术损伤1971年Thomas及McGoon首次报告在体外循环手术后发生乳糜胸。随着体外循环手术的日益增多,心脏外科医师对该手术并发症的认识也逐渐加强,心脏手术后引起乳糜胸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①开胸时损伤前纵隔内淋巴组织与胸导管之间的通路;②手术操作中直接损伤胸导管或淋巴管;③体外循环时上腔静脉压力增高,导致胸导管的正常通路受阻,胸导管内雎力增高,使淋巴引流障碍而溢到管外,进入胸腔。
(2)非创伤性:
1)疾病:淋巴管瘤、淋巴管瘤病;肠淋巴管扩张症、蛋白丢失性肠病;恶性肿瘤[淋巴瘤、转移癌、Kaposi’s肉瘤(AIDS)];纵隔肿瘤(畸胎瘤、主动脉瘤、胸骨后甲状腺肿);感染性疾病(结核、丝虫病、胸膜炎和脓胸、肺炎);影响淋巴管的疾病(淋巴管平滑肌瘤病、肺结节性硬化症、Gorham‘s综合征;胸导管囊肿、黄甲综合征、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2)先天性:先天性淋巴管畸形;淋巴管发育不全;胸导管闭锁;淋巴管不发育;淋巴管系统曲张,淋巴管系统肥大;淋巴管发育异常。
3)特发性。
4)全身性因素:甲减、系统性红斑狼疮、漏出性胸液、肝硬化、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
(二)发病机制
胸导管是全身最粗、最长的淋巴管。收集约全身3/4的淋巴液。由左右腰干和胸干汇合而成。下端以膨大的乳糜池起于第二腰椎体前方,常于第十二胸椎平面穿过膈肌的主动脉裂孔。向上进入胸腔。沿脊柱前方偏右侧行走在奇静脉和主动脉之间,于第四或和第五胸椎平面偏左越过主动脉弓,沿胸上段食管左侧入食管上三角区。在左锁骨下动脉的后内侧达颈部,汇入左颈内静脉与左锁骨下静脉的汇合处。胸导管主要收集来自左上半身及整个下半身的乳糜液。在部分人中亦收集左、右支气管纵隔干和前纵隔淋巴干的非乳糜性淋巴液。乳糜液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电解质、抗体和较多量的淋巴细胞,其电解质浓度与血浆相似。人体约20%的脂肪吸收后经胸导管汇入血液。乳糜液中的总蛋白,相当于血浆蛋白浓度的一半,淋巴细胞为(400~6000)×10^6/L,其中T淋巴细胞与90%。24h内约2000ml乳糜液流经胸导管。
乳糜胸含有比血浆更多的脂肪物质、丰富的淋巴细胞以及相当数量的蛋白质、糖、酶和电解质。一旦胸导管破裂,大量乳糜液外渗入胸膜腔内,必然引起两个严重的后果:①富有营养的乳糜液大量损失必然引起机体的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障碍以及大量抗体和淋巴细胞的耗损,降低了机体的抵抗力;②胸膜腔内大量乳糜液的积贮必然导致肺组织受压,纵隔向对侧移位以及回心血流的大静脉受到部分梗阻,血流不畅,进一步加剧了体循环血容量的不足和心肺功能衰竭。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