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晓明说:“除非他们能够证明我是错的(宫颈糜烂不是病),否则我还得说。”
曾经的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龚晓明在2014年加入了上海第一妇婴医院,因为这家医院承诺他可以“多点执业”。于是,他连工资都没问就千里迢迢“移师”了。
龚晓明不想以传统的医生身份示人——那种权威式的、无服务性的、不流动的,他一直在为这个理想奋斗。
他热爱医生这个职业。
“当时高考之后,我爸让我填的医学,因为他觉得我这性格也不适合走搞政治人际关系那条路,学医是门技术活,哪个朝代都有饭吃。”他回忆自己实习的时候,先是在内科,亲眼看到很多病人到了中晚期,内科医生束手无策,病人提出要找气功师发功,“我们主治医师到了这个时候也不好拒绝,就答应了。”他不喜欢这种无力感,而希望能更彻底快速地解决问题,所以决定当外科医生,最后到了协和里面全国知名的妇产科做医生的机会。
他1998年开始工作,当时发现了美国一个妇产科网站,而中国没有这样的网站,就在2000年也做了一个,“那个年代都是个人空间,所以我就做了一个个人网站,还申请了顶级域名。”经过了10年之后,网站成为了国内妇产科医生的门户网站,几乎全国所有的妇产科医生都知道有这么一个专业网站可以获取专业信息和同行交流。
微博、微信出现后,他也都积极探索,利用它们跟患者交流。有了微信公众号之后,他成为国内医生中第一个开通微信工作平台的,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给粉丝科普妇产科知识。不久前,他在公众号里发了一条消息说,请在他手里做过手术的患者将手术时间、地点和做的什么手术回复给他,这样他就可以把他的个人微信号告诉他们,方便随时为这些患者提供后续服务。
美国的医疗体系对龚晓明影响很大。2003年他获得了北京协和医院外派学习的机会,到了美国洛杉矶一家医院妇产科学习交流。“那时候我真正体会到了医生是什么样的职业,医生应该怎么去做。其实医疗服务就是服务行业,国外的医生和病人之间是服务关系。”他发现,真正地把患者服务好,把他们当成客户去对待的时候,才“可以真正感受到医生是个受人尊敬的行业”。
自那以后,他就一直在践行“医疗是一种服务”的理念。2012年再次出国的学习,让他发现中国和美国医疗的差距其实是在医师培训体系,为推动青年医生的培训,他努力想要尝试去改变现有的体系,从围绕着专家转到围绕着青年医生培训转。推动医生的培训,他发现“多点执业”就是一个好出路。中国的政策在2008年、2009年鼓励多点执业,“但是一直落实的不好。”所以,当上海第一妇婴医院段涛院长向他发出邀请,他就答应了。
现在每个星期他有半天时间会去私立医院看门诊,每个月也会回北京一次,看看以前的患者。“很多人抱怨的地方就有机会,目前医疗行业就是如此,我在前面先做些尝试,来探探路。”
除了多点执业,他也在互联网医疗上寻觅其他的路。2000年创建的网站在2006年转向了商业化,他为此成立的公司也已经由他自己一个人发展成了近二十几人的团队,目前正准备在2015年推出一款针对孕妇的移动医疗软件——风信子。
“最理想的状态是成立自己的医疗团队,医生与医生之间形成Group,开展良性竞争,做好服务。”
记者:微博、微信你都玩得很早,它们对看病有什么具体帮助?
龚晓明:我发现这些都是科普的好工具,能覆盖更多的人群。宫颈糜烂的科普文章2012年底发表到现在一共有三万多次的转发量。我一个门诊最多接待三十个病人,那得接待多少天才能达到三万人的数量?现在在微博和微信上能把正确的观点告诉大家,传播力之强大,惠及了很多老百姓,避免被过度医疗,这对我自己来说也是好事。
医疗行业需要人文精神,医生得很好地去沟通每一个决定可能产生的结果,这样能避免冲突。对于看过我文章的病人来说,能更好地理解我的治疗方法,而且有些事情也可以更有效地沟通,能够节省时间,对双方都好。
以前因为联络方式丢失,回访比较困难。现在我个人的微信账号专门把我之前的病人的信息都备注好了,如果他们有什么小问题要问我,发个微信给我,我随时就可以回复。做完手术不能不管了,我得要知道手术之后的恢复情况,这对我的工作也非常有意义。
记者:用户体验的反馈对医疗行业也是很重要的。
龚晓明:我那天还和我们院长说,我们医院的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都在95%以上,但是想要真的了解患者的感受,我们也得同时去看看好大夫网站、大众点评上我们的病人是如何评价我们医院的得真的去了解真实的声音,我们才能做得更好。
记者:你对“宫颈糜烂不是病”的科普的确十分成功,你担心过伤害一些人的利益吗?
龚晓明:不担心,因为更多的人可以受益。这种过度医疗对病人来说是不必要花的钱。除非他们能够证明我是错的,否则我还得说。
中国医疗界有些知识更替得太慢了。宫颈糜烂这个事早在30年前台湾就已经不当做病来治疗了,欧美国家也早就不治疗了。而在中国还有80%的医生在治疗宫颈糜烂,这就是过度医疗,浪费资源。
其实医学知识发展很快,尤其是新的理念、技术、设备更迭特别快,所以医生得不断地去学习。两年前我做切除子宫的手术,我可能不会切除输卵管。但是现在出现了新的证据证明输卵管伞和卵巢癌发生的关系,所以现在我做切除子宫的手术,我会把输卵管一起切掉。这些新的东西需要医生不停地去学习,才会让病人受益。
记者:你为什么当初要去私立医院美中宜和多点执业?
龚晓明:为推动医疗的改变,现在的老百姓对医疗都是一大堆的抱怨,背后的问题是在于医疗市场的开放不够,医疗如同上世纪70年代的餐馆和酒店行业,只有国营的,消费者不满意,只有进入真正的市场化后,老百姓的生活才变得丰富起来,医疗也是需要同样的过程,公立医院做保底的事情,让私立医院去做好差异化的服务,让更多老百姓可以享受医疗,而非被医疗所折磨。多点执业是件好事,值得推动,我想要正大光明地去执行,只有更多的医生在私立医院的平台服务患者,我们的医疗的满意程度才会提高。
记者:在私立医院感觉有什么不同?
龚晓明:当时去美中宜和出门诊虽然能够养得活自己,但是自己的病人一下子少了很多,毕竟愿意多化很多钱去私立医院看病的老百姓不多。目前老百姓并没有去私立医院看病的习惯。我花七块钱在公立医院挂个号能看到你,那我就没必要去多花钱去私立医院看病,而且过去的私立医院给人的印象都是不太可信,水平不高,那么就需要我们更多医生去推动改变,私立医院无论如何,在医疗品质上必须要有保证,不能以过度医疗牺牲病人利益作为代价。
记者:与公立医院的价格比起来,私立医院确实在价格这方面缺乏竞争力。
龚晓明:其实我认为价格在这个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举个例子,二十年前麦当劳刚来中国的时候,那个时候包子店两块钱就可以吃顿饭,也很少人愿意花二十几块钱去吃一顿饭。但是你看现在,不仅仅是麦当劳,下午茶、西餐,几百块钱大家照样买单,当你从来都是2块钱吃饭的时候,有20多的你就会觉得贵,但是当你习惯多化10多倍价格在饭店吃饭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是问题。这个就是一个消费习惯问题。但是在这个习惯形成之前你得让老百姓知道去私立医院能够吃到好的面包、有好的医生、医生能够以你的利益为出发点,这样才能重建老百姓对私立医院的态度。
中国的医生的分布是不均,由于欠缺完善的医师培训体系,各地医师差距较大,所以第一步就是解放医生,把好医生释放出来,允许多点执业,推动医疗改革。目前中国医疗体系没有市场化,医生的收入也是定好的,收入少,因此缺少积极性。
记者:你2003年去美国交流学习,有什么可以分享的?
龚晓明:首先就是感受到的是美国医生的专业服务精神。刚到美国的时候,我很是兴奋。有一次在办公室跟国内好友讲电话讲了二十几分钟。挂了电话之后才听到了敲门声,一看发现主任在门外等我。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主任已经在门外等了十几分钟了。这在国内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不论什么级别,人都很谦和。还有一个他跟着主任去病房查房,医院大多数患者都是穷人,那天正好有一个刚做完剖腹产手术的病人要下地,主任看到了立马向前去搀扶。和中国家长式的态度不同,我在那里第一次这么强烈得感受到医生的专业服务精神,无论病人贵贱贫富,都是以一个医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去对待他的患者。医生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但是仍然是一个为患者提供服务的行业,我们其实就是乙方。
医生又比较特殊,只要我们把工作做好了,甲方都会非常感激。这一点在别的行业里很难体会到。现在很多中国医生还不太愿意承认医疗是服务业,好像觉得面子上过不去,降低了身份,但是事实确实如此。我鼓励中国医生多去外面看看,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记者:中国实现多点执业的困难在什么地方?
龚晓明:医生大部分属于事业单位,流动性低。单位是要管着你的,开展多点执业会损失单位利益,作为公立医院的院长通常是不愿意放自己的员工出去。还有就是目前中国医生的行医资格都是固定死的。不像考了驾照我能在全国范围内开车,你是这家医院的医生,那么你就只能在这家医院行医。想要去别家医院行医得先经过自己医院同意然后再审核一次行医资格。这个过程非常繁琐而且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在限制你。
记者:你觉得互联网创业有趣吗?
龚晓明:挺好玩的。中国妇产科网站前四年都只是静态页面,非常简单。到2006年,我想网站以后怎么办呢?我也做了五、六年了,但要是来一个商业网站我肯定就完蛋了。所以我就想别的出路。那时候其实有人找我,愿意出50万谈合作,但是我怕太商业化就没答应。
后来我就自己成立公司,其实公司只有我一个人。成立公司主要是为了能开发票,好谈业务。当时经常自己一个人趁着周末就去谈合作。我记得第一笔生意是一个四、五万的合同,当时高兴得不得了。想着自己从一个人维护开始,做到现在有四五万的合同了,就很开心。不过公司到了2008年才有的第一个正式员工,2009年底有了自己网站的办公室,现在有合作伙伴了,我管得少了,团队也发展到了近二十个人。我们现在算是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机会,但这纯属无心插柳之举。创业仍然是有风险,但是非常有意思,看病只能一个一个病人地看,效率低效,互联网影响到的却是一个群人,非常高效。
记者:你们明年还要发布一款移动应用?
龚晓明:对,叫风信子,它主要针对孕妇。中国每年有1600多万的新生儿,孕妇是个很大的人群,并且这个人群目前得到的服务并不太好,由于在公立医院里面孕妇多,就诊时间短,有很多问题得不到医生直接详细的回答,我们希望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工具,为孕妇和医生搭建起来一个沟通服务的平台,我们网站拥有了全国几乎所有的妇产科医生的群体,所以我们第一个服务的群体会是医生和医生服务的孕妇们。
记者:你现在还热爱这个职业吗?
龚晓明:我知道很多有情怀的医生,慢慢在这个行业被消磨。我自己来说,我觉得我所做的事情能够为这个世界带来一点改变,就觉得很有成就感、很值得。一个人如果能把兴趣和职业结合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尽管目前医疗行业矛盾很多,但是我曾经有患者因为我到上海来上班,而从北京来到上海找我看病,过来开刀。我觉得这种职业的成就感在别的行业很难体会得到。
前几天我还看到一个新闻,说交大医学院的学生转系。现在的医生不受尊敬确实是个问题。想一想如果社会精英都不愿意当医生的话,其实是很可怕的。目前医疗行业整体方向是好的,但是不知道要经历多久才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