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疗服务 > 名医沙龙 > 军事医学科学院张成岗:从人体共生菌群关注慢性病

军事医学科学院张成岗:从人体共生菌群关注慢性病

2014-08-11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他表示,自己在部队工作,新理论的出发点是保证军人的健康,为军人服务。而今为大众服务是他的新构思。

  “让我军官兵身心更健康,身体更强健,心情更舒畅!”这是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电磁与激光生物学研究室研究员张成岗在郑州为某部队官兵做报告时所说的一句话。2013年以来,张成岗相继提出“新概念医学”、“菌心说”等新理论,并提出通过“云医院”模式进行落实,他表示,自己在部队工作,新理论的出发点是保证军人的健康,为军人服务。而今为大众服务是他的新构思。

  基因不是导致慢性病的元凶

  自1992年在第四军医大学读硕士正式进入医学领域,张成岗又相继在第三军医大学(博士)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后)深造。近几年,40多岁的张成岗开始听到朋友父母去世的消息,也看到有的同事因病离开。“你的研究不能为身边的人带来益处的时候就会质疑自己。”张成岗觉得,医学研究者不应该只是为发SCI论文、提职称,必须与实际问题相关联才有意义。

  医院是整个医疗体系的重点,而医院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医学研究,用张成岗的话说就是,医学教授需要为临床医生输出能够真正解决疾病问题的科学知识。

  现代医学关于中西医的争论从未停止,张成岗认为,西医注重细分各种疾病,强调微观,所以西方医学越来越强调基因和蛋白质问题是致病元凶。美国影视巨星安利吉娜.朱莉通过基因测序发现自身基因缺陷,罹患乳癌和卵巢癌风险较高,选择进行双乳腺切除手术,此事引起外界极大的关注。

  “基因测序等大规模的遗传管理分析希望通过“封掉”某些可能的致病基因,让它不工作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张成岗称之为“基因宿命论”,中国的医学研究者也在这条路上亦步亦趋。

  按照张成岗的分析,基因检测告诉你的是,大概在哪一年,有多大的几率,会得什么病。而事实上,人体内可能有上百个基因与肿瘤相关,每个基因对肿瘤的贡献都很小,累积起来确实可能导致肿瘤,但这和通过血型、星座看人的性格一样只是统计学上的概率。

  实际上,张成岗并不完全否认基因致病的研究方向,他支持通过产前筛查等方式检测出某些单基因遗传病,这是100%的概率。“但一不留神人类就会过度化使用这类检测。”学界目前有一种研究倾向是糖尿病等慢性病与某些基因有关系,张成岗认为,慢性病必然有漫长的发展过程,这种研究方向是要打个问号的。

  如果在慢性病领域走至基因检测的方向,张成岗担心一系列的 “多米诺效应”。比如,当通过基因检测预知某个未出生孩子有较大的慢性病风险,“首先要面临是否生下来的选择,其次是出生之后,这个孩子可能面对一些歧视,而且保险公司在明知某人是高危人群的情况下,也不会愿意为之买单。”

  2000年6月26日,由包括中国在内的六国科学家共同宣布,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工作已经完成。张成岗说:“当初我们以为绘制出人类基因组草图之后能够加深人类对疾病的认识,从而提高新药研发的速度,其实没有,美国FDA对新药尤其是基因和蛋白相关新药审批的速度在不断下降。”

  “基因组让我们知道很多疾病和基因相关,但也证明基因不是导致疾病的元凶,不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反而会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来。”这个局面就像科学与科学在打架,于是,张成岗开始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基因组及蛋白质组移开,试图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思考慢性病的发病原因与解决方案。

  “菌心说”,关注人体共生细菌

  什么才是人体的致病元凶?张成岗把目光锁定在环境和人体的和谐。

  我们知道,蚊子叮咬所导致的疟疾对人类来说是一大威胁,然而研究发现α-地中海贫血患者对严重或致命的疟疾却有保护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地中海贫血患者反而比其他人适合在非洲生存。”张成岗说,“人和环境是统一的,自然界在进化过程中并没有关死某扇门或窗。”

  国际权威杂志《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于2014年7月7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表示,人体共生菌群的基因种类数量接近一千万,而人自身的基因才二万五千个左右,这之间有三百多倍的差异。此外,还有许多关于肠道细菌的数据:人体肠道共有1000至2000种微生物,平均每个个体内约含有160种优势菌种,约40%的细菌可在半数研究对象的肠道中找到。肠道微生物中细菌数量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这些肠道菌群与人体互利共生,人体为微生物提供生存场所和营养,而微生物则为人体产生有益的物质,并保护人类健康。但是不当的饮食也会导致肠道菌群的结构失衡,从而引发肥胖、肠炎和糖尿病等各种疾病。张成岗认为,这些已经发表的数据都在提示,人与环境的和谐很可能是人与人体共生菌群的和谐。

  诺贝尔奖得主里德伯格(Lederberg)提出“人是与共生微生物构成的超级生物;美国一项研究显示,肠道细菌在肥胖或者纤瘦人群中发挥重要作用;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赵立平教授提出的“慢性病的肠源性学说”观点……张成岗在进行大量科学文献梳理后,将其概括为“菌心说”。他强调,菌心说并非空穴来风,这些科学文献就是重要的来源。

  “对于人体而言,人脑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器官,而隐居并共生于人体胃肠道内部甚至遍布在全身体内体外的微生物尤其是胃肠道菌群,很有可能是人体健康与否甚至神经精神心理活动是否正常的核心,而人体共生菌群与人体互动失衡则很有可能是大量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这是张成岗对“菌心说”的定义。他同时提出了“新概念医学”的观点,认为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心理状态是人体出现亚健康和慢性病的主要原因,这四方面的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人体共生菌群失衡从而致病,而且通过健康调理,让这些菌群回归到正常状态,人体就有可能重新回到健康状态。

  基于认可菌心说的前提,张成岗做了许多猜想。某人爱吃肉,不是因为他爱吃肉,而是因为体内细菌爱吃肉而表现为人爱吃肉;孩子挑食是因为也是菌群紊乱的表现;自闭症儿童大多是剖腹产,可能是因为这些孩子在出生过程中没有机会接触母亲产道内的细菌;人在精神紧张状态容易拉肚子,其实是胃肠道菌群和小肠的互动;很多神经精神疾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胃肠道菌群异常的情况……

  采访过程中,张成岗多次强调,只有首先在逻辑上站住脚,才能对科学进行证据的探寻。他透露,自己因此除了关注生物、解剖等现代科学,经常阅读哲学类的书籍,他相信宏观思考的意义。“以上这些分析是基于文献和自己逻辑思考,跳跃性有些大,许多人还是很难接受。”张成岗直言。

  “云医院”,一切刚刚起步

  除了逻辑推理和文献梳理,张成岗也围绕“菌心说”做证据分析,而这个平台就是“云医院”,方式是将人体共生菌群从紊乱状态调整为正常状态。

  传统意义上来讲,疾病、健康都归属于医院,但是现实是医院管不过来慢性病。而另一面是,有企业在研发可能具有健康调理作用的产品,但老百姓并不相信。“‘云医院’想把这之间的鸿沟填上。”张成岗说,云医院要做的是对企业的产品进行严格评测,用市场上的产品针对肥胖、便秘等慢性病进行调理,搜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

  去年的4月底5月初,张成岗开始招募志愿者,他们通过微信、电话、邮件等方式将使用产品过程中的身体情况发送到云医院。“这个过程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招募,大多是很多熟人注意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积极健康的变化,免费加入,中间有人失去联系也不妨碍整个大局。”张成岗透露,目前共搜集了大约1000人的实例数据。

  也有人质疑云医院一开始就被企业营销的理念牵着鼻子走,张成岗强调,他很重视测评过程是否被企业绑架,“我们相当于第三方平台,肯定要保持独立性”。首先,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够进入张成岗团队的评测,做产品评测以来,已经有二三家企业被否掉。“很显然是虚假的,过度宣传的。”张成岗表示,自己活跃度很高的微信、网站也都尽量不出现企业的名字。

  其次,很多产品是有文献做基础的。日本在2007年已经有关于富氢水的学术观点,之后有日本企业涉足这一领域,后来观点来到中国,企业和学术界也开始关注;苏州一家企业的产品已经通过云医院的测评,产品最主要的成分是多糖,而多糖能够提升人体免疫力,已经出现在文献十几年了。张成岗表示,有这些文献,评测时是有底气的。

  张成岗还透露,下半年云医院将尝试把产品评测的结果在其它医院进行正规的临床试验。“云医院考评的产品也必须经得起临床试验,也不怕进一步的考验。”目前这些都在筹备阶段,采访当天,张成岗计划要到北京某医院进行这方面的洽谈。

  至于可能的试验模式,张成岗透露,费用方面可能会采取患者自身加医保加企业共同负担的模式。试验的对照方式将会是自身前后数据对照:以便秘为例,医院的消化科首先制定基础指标,采集患者身体的原始数据,之后通过云医院测评的产品进行干预,期间进行数据再采集,这些数据传回云医院之后,形成论文发表。“云医院干的这件事在国外是药企干的。”张成岗说。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