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原上,李副院长就是眼病患者的救星,对待病人就像亲人一样。”牧民窦宝贤说,10多年前他患上了严重的白内障,下乡义诊的李建国为他检查后建议尽快手术,否则可能导致双目失明。可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老窦,为医疗费犯了愁。李建国告诉他只需交床位费,手术由他亲自来做。
手术很成功,视力恢复的窦宝贤结账时才发现,兜里的钱不够了。李建国知道情况后,再次伸出援手,帮他垫付了医疗费。对此窦宝贤和老伴念念不忘,3个月后没攒够钱,他们就牵着家里的耕牛来还钱。李建国让他们把牛牵回家,并告诉他钱不用还了。窦宝贤十分感动,临走时要了一张李建国穿军装的照片,挂在家里。
多年来,针对农牧民居住分散、医疗条件差的实际,李建国利用轮休的周日下乡普查义诊,从最初的步行、骑自行车到现在开车,李建国走遍了科尔沁草原上的12个旗县,普查义诊5万多人,让一大批患者重见光明。
一个周日,李建国在通榆县团结乡义诊时,遇到了73岁的刘淑清大娘。刘大娘老伴走得早,唯一的儿子因为弱智需要照顾,她患白内障不能行走后,这个家庭更加雪上加霜。李建国不仅协调免费给刘淑清做了复明手术,还像亲人一样照顾她,每年都接她来医院做一次体检,春节还去家里探望慰问。
前年一次义诊中,李建国发现蒙古族群众巴图因眼外伤并发白内障,丧失了劳动能力。他不仅帮巴图协调“新农合”免费做了复明手术,还为他筹集了一笔扶贫资金。去年巴图挣了3万块钱,成为当地脱贫致富能手。
“是什么导致草原上白内障高发?”李建国义诊之余决定找到背后的原因,从根本上提高防治水平。为弄清真相,他历时5年走遍草原上的几百个村屯,收集了2000多名白内障患者的血、尿、便、指甲等样本回医院进行化验和数据对比分析。通过样本跟踪调查和实验,李建国证明了这些白内障晶体中含氟量超标,饮用水含氟量高是导致白内障高发的重要原因。在第一届亚太地区白内障基础会议上,李建国“白内障与氟中毒相关”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眼科学界的关注。此后,当地政府启动了高氟地区“水改工程”,30多万人喝上低氟水,使这一地区白内障致盲率大幅下降。
30年来,李建国为3.2万余人成功实施眼病手术,被患者亲切地称为“草原上的光明使者”。他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7次,7次被沈阳军区各级树为“学雷锋标兵”、并荣获“学雷锋金质奖章”,2012年2月被评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