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医药科研 > 研究发现:并非所有腺瘤都会恶变成癌

研究发现:并非所有腺瘤都会恶变成癌

2014-05-13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研究发现,并非所有腺瘤都会恶变成癌 。而DNA甲基化正是控制腺瘤究竟会不会恶变的关键机制,研究中发现的关键基因位点,有望成为预测肿瘤是否会癌变的生物标记物,从而用以指导临床路径及随访策略的制定。

  日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80后研究人员骆衍新参与的研究发现了结直肠肿瘤的恶变新机制,该研究成果有望改变临床治疗策略。研究发现:并非所有腺瘤都会恶变成癌。

  此前,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数据称,广州市结直肠癌发病率已达34/10万,十年间发病率上升了50%,相当于每天广州市有7.5个户籍居民被确诊为结直肠癌,该病成为广州市居民癌症第二号杀手。

  年仅30岁的骆衍新是中山六院结直肠肛门外科的副研究员,他所参与的关于DNA甲基化控制结直肠肿瘤发生机制研究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这是该领域最为权威的期刊之一。

  目前学术界认为,散发性结直肠癌主要由腺瘤发展而来。骆衍新介绍道,“从正常结肠粘膜到腺瘤(息肉)再发展成为腺癌是结直肠癌的主要发展序列,这个过程一般需要经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但息肉作为良性病变在肠镜下即可切除,这可以有效地阻断恶性肿瘤的发生。”

  不过,骆衍新强调,发现息肉的老百姓也不用盲目惊慌,“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恶变成癌,研究结果显示,约10%左右的腺瘤患者将最终演变成恶性肿瘤。”

  据骆衍新介绍,他所在的团队检测了正常结肠粘膜、腺瘤、腺癌三种组织状态下的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及关键基因突变,结果发现,DNA甲基化正是控制腺瘤究竟会不会恶变的关键机制,这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同时,研究中发现的关键基因位点,有望成为预测肿瘤是否会癌变的生物标记物,从而用以指导临床路径及随访策略的制定。“一直以来,阐明哪些良性疾病会恶变是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及随访的前提。”骆衍新表示。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资讯

相关标签 :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