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事件的澄清并没有让评论停止,相反,“食盐专营”的话题持续发酵。业界纷纷质疑,非市场化的“独家”专营体制,是食盐生产者经营艰难、消费者吃盐成本高的原因,也催生出盐业公司的暴利,同时助长腐败的可能性。
一吨盐:从600元到6000元
在食盐流通环节,经过中盐及各级盐业公司经手,食盐价格翻了近10倍。
4月26日,北京市朝阳区一家京客隆超市内,销售着三种食盐产品。“中盐400g绿色低钠碘盐”零售价2.8元,“中盐300g加碘低钠盐”零售价2元,以及“中盐800g京品腌制盐”2.8元。
“一小袋盐两块钱,人们可能觉得不贵,也习惯了这个价格”,食品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但实际市场上每吨算下来几乎没有4000元以下的,相比其成本,利润非常高。
目前,我国食盐由中国盐业总公司以及其旗下的各级盐业公司专营,遵循国务院1996年颁布的《食盐专营办法》。食盐的生产、批发和储运由政府指定,价格也由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制定。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海盐厂盐民晒一吨盐,卖给食盐指定生产企业,只能拿到200到300元。生产企业加工后卖给盐业公司,每吨500到600元,盐业公司经调配供应后,卖给可销售食盐的商家每吨价格1000多元。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时,每吨价格超过3000元,实为暴利。
记者日前实际采访后发现,现在的情况较上述数字,有过之而无不及。
河北省某指定食盐生产企业工作人员刘女士告诉新京报记者,现在当地盐业公司的收盐价,普通盐是每吨583元,绿色盐是每吨743元。对于她所在的企业来说,普通食盐卖这个价格其实是亏损的,绿色盐能赚一点。合算下来,利润很薄,基本没的赚。“价格是定好的,我们也没有办法。但是盐业公司再卖出去,价格能翻好几倍”,刘女士说。
在北京市发改委网站上,对小包装食盐价格的查询结果显示,最便宜的食盐为500克复合膜装精制盐(一级),售价1元,合每吨2000元。市面上更为常见的400g低钠盐,售价为2元,合每吨5000元,500g中盐低钠盐4.4元,合每吨8800元。
在上述京客隆超市内销售的用于直接加热烹饪的绿色低钠碘盐和加碘低钠盐,计算下来,每吨的价格高达6000余元至7000元。也就是说,经过食盐专营者中盐以及各级盐业公司“倒手”后,价格最高翻了近十倍。
中宇资讯分析师安康告诉新京报记者,食盐暴利争议已久。2010年,曾有多家地方盐业公司联名上书,要求更改与中盐的利润分配比例,因为“中盐拿走的利润是生产厂家的数倍”。
据媒体报道,《食盐价格管理办法》规定,食盐零售价和批发价差率应控制在20%以内,小包装成本费用利润率控制在15%以内。
专营制度下中盐被指推高盐价
发改委“取消食盐专营”,中盐称是误读。盐业生产企业称专营推高盐价。
盐业暴利由来已久,近日引发对食盐专营关注的是发改委一则通知。4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决定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此消息一经发布,许多网友理解为“食盐专营体制结束”,有不少叫好、欢呼的声音。
对此,中国盐业总公司发表声明称,2008年,国家盐业管理职能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调整到工业与信息化部,对食盐专营许可证的管理相应移交。新一届中央政府组建后,工业与信息化部已将其食盐专营许可证的管理权相继下放省级管理。在此背景下,应工业与信息化部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刊发第10号令,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也就是说,废止的管理办法本身就已没有存在意义。
中盐强调,废止该办法并不是废除食盐专营,外界将此理解为食盐专营废止,实属误读。中国盐业协会也作出了相同的回应。
目前,我国只有烟草和食盐是专营体制,按计划统购统销。在食盐行业中,中盐及旗下各级盐业公司既是管理者,又参与经营。
在工信部公布的2013年—2015年90余家食盐指定生产企业名单中,很大一部分是盐业系统的自有生产企业。盐业公司一边当裁判制定规则、一边当运动员的模式,被业内诟病,没有市场竞争,也导致了国人吃盐成本的大幅提高。
长期关注盐业案件的上海彭旨平律师事务所律师邹佳莱告诉新京报记者,各级盐业公司的门口同时还挂着“盐务局”的牌子,即“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属于政企不分,但又没有政府的任命文件。盐业公司不仅自己有生产食盐的企业,还管理着生产计划、调配等事务。
河北省一食盐生产企业工作人员刘女士告诉记者,如果放开专营,公司生产的食盐肯定能保质保量,不达标都不让出厂。她认为,现在因为盐业公司控制住中间环节,生产企业没办法自主经营,不能直接面对消费者、感受市场行情。“尽管已经多年供大于求,但食盐价格依然很高,就是因为没有竞争。”
邹佳莱表示,食盐属于食品,需要“许可经营”,但是,是“普通的许可经营”,而不需要一家专营。他举例称,一家经营会有弊端,电信业也曾独家经营,后来分为几家竞争,资费就降了下来。“食盐首先需要打破中盐专营。”
中国盐业总公司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黄伟日前接受新华社专访时否认了暴利和垄断的说法。他表示,中盐作为央企,需要确保交通不发达地区的人们可以吃到同样安全放心、甚至更为廉价的食用盐。此外,目前我国公众每年人均消费食盐13元,每月仅1元多,“食盐是超市里最便宜的食品”,黄伟说。
强制加碘是否必要遭质疑
常年不加区分补碘,部分地区出现补碘过量。
中国盐业总公司(原名中国盐业公司)创立于1950年,现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国有大型企业。主要任务即承担全国食盐专营的生产经营任务,确保全国合格碘盐供应。旗下管理者各级(包括省、市、县)盐业公司。
现行的中盐专营模式,开始于国务院1990年发布的《盐业管理条例》以及1996年颁发的《食盐专营办法》,主要意图是保证食盐加碘,预防因缺碘带来的疾病。
经过多年的努力,公民集体补碘成效明显。中盐官网显示,目前我国居民户碘盐覆盖率达到97.5%,远高于70%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碘缺乏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儿童甲状腺肿大发病率由1995年的20.8%下降至目前的5%以下。
但长年不加以区分的补碘,开始出现补过量的威胁。据媒体报道,2009年5月,一项“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由卫生部牵头,在浙江、辽宁、福建、上海四省市低调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原本预防大脖子病的碘盐,反而导致市民碘过量,存在巨大的健康风险。
翌年,卫生部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承认碘过量威胁健康,建议降低食盐碘含量。
记者了解到,2012年3月15日起,北京将实行新的碘盐标准。此前,北京碘盐含量30mg/kg的标准,后下调至国家标准中25mg/kg的均数标准,允许范围为从18mg/kg到33mg/kg。
对此,有医生建议,高碘地区居民可适当摄入无碘盐。但事实上,无碘盐身影难觅。
北京市盐业公司网站上注明的无碘盐供应网点显示,北京仅有19家销售单位(盐业批发单位)以及23家零售终端。
4月27日,在朝阳区三里屯华堂超市内,共销售4种食盐,仅有一种无碘盐。其中,无碘盐按零售价核算,每吨价格近25000元,食用成本远超出经过加碘加工的食盐。
对此,邹佳莱告诉记者,就现在的情况而言,国民已经有了加碘意识,但高碘地区的消费者却因为依然强制加碘而很难买到无碘盐,“这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加碘、无碘,应该让消费者自主选择”。
盐业改革多年无明显进展
盐改课题组称专营易导致效率低,易滋生腐败。
事实上,关于盐业的改革,早已启动,只是进展不大。
据媒体报道,早在2000年,盐改调研已经展开,且于2002年形成草案。但由于当时的国家经贸委盐业管理办公室撤销,改革搁浅。
2005年,国家发改委提出要制定盐业改革方案,调研到2007年形成草案。但后来,对于盐业的管理由发改委移交至工信部,盐改工作再度遭遇搁浅。
2009年11月,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组建的盐业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再次提出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初稿。意见稿提出,从2010开始,安排两年过渡期,全面放开盐业市场。第一步,允许生产企业进入市场,由生产企业与现有省市盐业公司自由竞争。第二步,放开盐业公司以外的流通企业进入盐业行业。
同样在2009年年底,国务院国资委企业监事会监事陈国卫“炮轰”中盐集团称,“中国盐业专营制度改革应该加速推进,要破解国企垄断经营。但是中国盐业总公司强烈地反对这场改革。”
据媒体报道,中盐协会理事长董志华曾公开表示,这些方案由于各种原因都停下来了,其中中盐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2009年盐业体制改革小组提出的方案暂时停下来,“给盐业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董志华曾任中盐集团董事长。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也告诉记者,关于取消食盐专营的讨论持续多年。但迟迟未出现的原因,一个是对食盐安全性的考虑,另外就是利益既得者的阻挠。
据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ICCIDD)的统计,世界上碘盐覆盖率超过90%的国家有30多个。其中,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或地区实行专营专卖体制。
在2011年4月,盐改课题组提出,食盐专营体制改革是我国盐业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课题组认为,食盐加碘不等于食盐专营。专营这种高度垄断的管理体制,导致经营效率较低、垄断滋生腐败、产销矛盾突出等问题,食盐专营代价高昂。
课题组建议用3到5年左右的时间,采用“三步走”战略进行改革。第一步,用1到2年进行结构调整。第二步,特许经营,用1到2年培育新的销售主体,包括取消食盐产销计划、市场化采购、食盐经销采用招投标制等。第三步,在特许经营到期后,食盐市场自然放开,全部食盐定点企业可自由销售其合格产品,国家市场监管部门(质检、工商、卫生)各司其职,做好碘盐质量监管和碘盐覆盖率监测。
据业内人士透露,明年,盐业公司可能会与盐业协会合并,形成新的行业协会,服务企业、监督企业。
对于盐改及专营制度放开,中国盐业总公司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黄伟日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回应称,食盐的市场性开放是一个趋势。
盐业协会理事长董志华在今年早些时候举行的行业会议上也讲到,十多年来,关于盐业体制改革被国家提到多次。中盐协会在盐业内部提出了“专营下的市场化运作”想法,致力于推动行业内部改革。2013年底,国务院常务会通过了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其中包括盐的体制改革,并已经通过。2014年将提出盐业体制改革方案。
但是目前,中盐及各级盐业公司并未公布具体的改革计划或时间表。记者就此事联系中盐相关负责人,但多次致电均无人接听。
相关
盐业六次改革“无疾而终”(来源:中国盐业协会理事长董志华讲话)
中国盐业协会理事长董志华在去年的全国盐业多种经营交流会上说到,十几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对我国盐业体制改革先后制定了六个方案。“这些方案由于各种原因都停下来了。”
第一个方案:经贸委盐办提出因国家经贸委撤销,方案暂停
第二个方案:发改委盐办提出之后盐业主管移交工信部
第三个方案:国家审计署提出无果,原因未知
第四个方案: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提出之后盐业主管移交工信部
第五个方案:发改委经贸流通司提出之后盐业主管移交工信部
第六个方案: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盐业体制改革小组提出无果,原因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