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已经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近日,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今年深圳提前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目前全市报告病例数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5倍。3月以来,儿童医院手足口病患者激增。专家提醒,手足口病尚无疫苗可预防,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身体状况,一旦发病,应带患儿及时就医。
后期发病情况不好估计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深圳市疾控中心根据往年的监控数据判断,深圳市手足口病高发期一般为每年的4~6月和9~10月。但今年,深圳从3月中下旬就开始步入手足口病发病上升期,明显早于去年的5月份,目前已进入高发期。由于今年疫情高发时间提前出现,截至目前,全市报告病例数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5倍,但是与2012年同期相比变化不大。
“按照往年的规律,7月份开始手足口病患者逐渐减少,等到9月开始又逐渐进入高发,但今年情况还不好估计。”邓继岿说,今年手足口病发病提前,具体发病规律不一定跟往年一样,深圳后期发病的情况目前还不好估计。
患者较去年同期增加
记者昨日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四楼点滴室看到,有三个房间专门标注为手足口病注射室。虽然已近下班时间,但每个房间都还有4~5名手足口病患儿在打点滴。
“每天从早到晚不停有家长带患手足口病的小孩来打针,护士站都忙不过来了”。市儿童医院一位值班的护士告诉记者,最近手足口病的患儿越来越多,点滴室常常挤满了打针的小孩。记者询问发现,在点滴时注射的患儿几乎都在1~3岁。“今年的手足口病发病较去年增加较多。”市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邓继岿介绍,至4月中下旬,深圳市儿童医院共接诊手足口病患者近500例,近乎去年的5倍之多。其中,绝大部分是3月份以后来就诊的。
重症患者有所增加
深圳市疾控中心专家分析,手足口病急性起病,患儿一般会出现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等症状。部分患儿还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手足口病患者绝大部分为轻症病例,少数重症比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此外,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广泛,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包括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染。
邓继岿说,从目前儿童医院接诊的患儿情况来看,大多数小孩都是轻症,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也基本上好转,一般3天内患儿的高烧就会退下来,并无大碍。不过,由于患病总人数增加,重症患者也有所增加,今年市儿童医院感染科已经收治入院30多名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部分重症患儿出现了抽搐、意识薄弱、神经系统受损等严重症状。邓继岿分析,今年手足口病提前进入高发期或与今年春节后深圳气温回升慢有一定关系。从目前接诊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发病属于散发,暂时没有发现明显的托幼机构的聚集性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