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刘良陈,今年14岁,身高1.1米,体重不足30斤,手脚没有指(趾)甲,脸上没有眉毛,走路时佝偻着身子缓慢移步。读小学五年级,因全身皮肤溃烂,为了能上学,无论严寒酷暑都穿长袖长裤并戴着帽子,全身上下还紧紧裹了一层保鲜膜,这样会减轻衣服摩擦产生的疼痛。
刘良陈患有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导致他全身反复发作水疱,并演变成周身皮肤腐烂,无一完好。因为身体持续大面积处于腐烂状态,刘良陈身上一直伴着皮肉腐烂的臭味。为了掩盖身体的恶臭,能坚持上学,他每天都用保鲜膜把自己的身体裹得严严实实,不管春夏秋冬,都穿着长袖长裤,戴着帽子。
“小太阳”烤干身体裹上保鲜膜去上学
28日,清晨六点,伴随一声“咔”响,武侯区簇锦街道铁佛八组4号的一户简陋出租屋,布满油垢尘土的玻璃窗隐约透出泛黄的灯光。靠墙的一张旧沙发上,14岁的刘良陈艰难坐起来,灯光照耀下,星星点点的血迹颜色深浅不一。早在两个小时前,他的爸爸刘兆兰已经出门打工去了。视线移到刘良陈的身体上,全是斑驳的伤痕,看不到一寸完好的皮肤。
起身,掀被,下脚,他的每一步动作都极慢,缓缓挪动三四步,他打开了一台“小太阳”,火红的电阻丝传来滚烫的温度,他用高温烤着身子,一阵异味随之而来。很快,原本黏稠的血液和脓液有些凝固,他关上了“小太阳”。
小良陈从旁边的组合柜抽出一卷大号的保鲜膜,和一个已经用完的保鲜膜卷筒。他先抽出保鲜膜的一头,卷在另外一个卷筒上,随着双手缓缓拉开,保鲜膜像一道“圣旨令”那样展开。随即,他把展开的保鲜膜慢慢贴到骨瘦如柴的身上,几分钟后,小良陈的全身上下紧紧裹上了一层保鲜膜,原本的遍体鳞伤被一层透明薄膜挤压后,看起来更痛了。小良陈挑选了一件连帽的春秋季外套,只露出一张面无血色的小脸。
小良陈自己都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用保鲜膜包裹身体,“直接穿衣服,要粘在伤口上,脱衣服的时候很痛,有一次在超市看到人家用保鲜膜包裹肉和蔬菜,他就想自己也来试一试。”裹上了保鲜膜以后,减少了衣服和皮肤之间的摩擦,果然伤口没有那么痛了。
十指没有长指甲用厚衣服遮“臭味”
从出租屋到学校的距离并不远,但对只能挪步行走的小良陈来说,行程却很艰难,一位拉三轮车的阿姨每天接送他这段路程。走到校门口,几个同班同学冲上来把他的书包接过来拎着,放慢脚步搀着他一起上楼。
走进教室,小良陈身上浓浓的异味定格在了教室中。翻开书本,埋头书写,他拿笔的姿势很特别,小良陈的十指有些异常,原来都没有指甲。可一笔一画之间,他写出的字端正大气。
小良陈试图用厚衣服遮盖的“臭味”,但课间的时候,周围几个同学都围到小良陈身边。因为班里座位每周会轮换,所以他和很多同学都当过同桌,他们说:“他爱给我们讲武侠故事,讲得很好,我们都愿意和他玩。”
半夜疼醒,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吵醒爸爸
“直接睡在床单上,每天都染起很多血之类的,没办法天天洗,”睡觉是小良陈最恼火的一件事,他用过透明油布,但冬天实在太冷,夏天没法透气,直到在医院见到别人用过护理垫,他才有了稍微合适的“床单”。小良陈说,他一直都只能平躺着,一动不动地睡觉,“翻身很痛”。有时候,被子盖在身上都是种折磨,“会粘在伤口上”。小良陈常常在半夜疼醒,“我起来上点药,再睡,”不到万不得已,他绝不会把爸爸吵起来。
相关阅读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疾病,表现为皮肤非常脆弱,因日常的轻微摩擦而反复发作水疱。这种病不传染。大约5万个新生儿中会患上一例。严重者皮肤的任何部位都会出现水疱及大疱。愈合后会形成疤痕,出现粟丘疹,肢端反复的皮损可使指(趾)甲脱落。严重时亦有可能发生癌变。
预后
⒈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S),尽管一些患者水疱非常严重,但很少危及生命。因为局限性皮肤屏障功能丧失,易于继发感染疱疹样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最严重的一型,因为水疱裂隙位于表皮内,愈后不留瘢痕。指(趾)甲可能脱失,但通常可再生。
⒉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隐性遗传型临床表现多样。严重型损害具致残性,称为Hallopeau-Siemens(TTS-RDEB)型ITS-RDEB最严重的合并症是在慢性糜烂区域发展为鳞状细胞癌高于50%的TTS-RDEB患者在30岁左右时发展为此癌,许多死于癌转移Bart综合征为DDEB的临床亚型预后较好。
⒊交界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JEB)的Herlitz型,又称为致死型和gravis型,常不能存活过婴儿期,40%多在出生后l年内夭折。是所有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中最严重的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