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随脂肪蓄积分布到脂肪组织中,从而降低了血液中的维生素D水平
维生素D是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营养素。不过,维生素D的获得与其他营养物质不同,仅靠日常膳食提供的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大约90%以上的维生素D是靠人体皮肤在紫外线照射下“光合作用”而成的。任何影响皮肤直接暴露于紫外线的因素,都会导致人体维生素D营养水平低下。而且,人体的自身因素也会影响维生素D的生物利用效果。其中,“肥仔”更容易缺乏维生素D。
人们通常认为,北方光照不足,特别是冬季光照时间更短,当地人很容易缺乏维生素D。但最近的人群研究发现:即便在夏季的南方,人群维生素D缺乏[血清或血浆25(OH)D低于50纳摩尔/升]和不足[血清或血浆25(OH)D介于50~75纳摩尔/升]的现象依然很普遍。
来自中科院(上海)营养研究所的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北京、上海两地,4~6月)50~70岁中老年人的维生素D缺乏者占69%,维生素D不足者占24%,缺乏和不足者之和超过90%。肥胖者维生素D缺乏的比例更高。
肥胖者为什么更容易缺乏维生素D?原因大致有两点:①大多数肥胖者户外活动少,接受日光照射的机会较少;②维生素D随脂肪蓄积分布到脂肪组织中,从而降低了血液中的维生素D水平。
若肥胖者长期缺乏维生素D,将影响体内多种基因的表达和生理功能,助推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如,肥胖者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高血压、癌症、免疫力低下等。
给肥胖者的健康建议:
1.保证充足的日照: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在不使用防晒用品的情况下,尽量将皮肤直接暴露于日光下15~20分钟。光照不会引起维生素D中毒,也不必区分冬夏。但要避免长时间照射,以免引起皮肤晒伤。像广州这样夏季炎热、日光强烈的都市,大多数人选择在室内工作、生活,主动躲避日晒,从而丧失了“光合作用”制造维生素D的机会;而高纬度地区(北方)阳光斜射,加之冬季云雾阻挡,紫外线对皮肤的有效照射不足,大大降低了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效率。
2.膳食调节:我国居民每日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为5~10微克,即200~400IU(国际单位),1微克维生素D相当于40IU。2010年美国营养界谨慎而保守地将维生素D每日推荐摄入量上调至600Iu。尽管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比较少,但食物补充维生素D也是一种途径,不要放弃。建议餐桌上增加富含鱼油的鱼类(如鲑鱼、沙丁鱼、鲭鱼和鲱鱼等),这些海鱼每100克含维生素D200~500IU。
此外,还有香菇、蛋黄等食物,以及维生素D强化食品。不过,若你完全不接受阳光照射,仅靠日常膳食是无法满足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