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HUA)的定义为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超过420μmol/L,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异常综合征。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结石、痛风石和高尿酸血症等。
治疗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药物主要是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别嘌醇、非布司他等)、促进尿酸排泄药物(苯溴马隆等)、尿酸氧化酶(拉布立酶、普瑞凯希、培戈洛酶)、碱化尿液药物(碳酸氢钠、枸橼酸盐制剂)、痛风急性发作期用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
此外,疼痛反复发作、常规药物无法控制的难治性痛风者,可考虑使用白介素-1拮抗剂,如阿纳白滞素、卡那单抗、利纳西普。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盘点一下常用的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治疗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抑制尿酸生成药物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XOI)如别嘌醇、非布司他,可抑制尿酸合成。
别嘌醇仅对还原型的黄嘌呤氧化酶有抑制作用,尤适于尿酸生成增多型者;非布司他对氧化型和还原型的黄嘌呤氧化酶均有抑制作用,因而抑酸和降酸作用更强大、持久,尤适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者。
促进尿酸排泄药物
苯溴马隆通过抑制肾小管尿酸转运蛋白-1(URATl),可抑制尿酸盐在肾小管的主动再吸收,增加尿酸盐的排泄,而降低血中尿酸盐的浓度,可缓解或防止尿酸盐结晶的生成,减少关节的损伤,并促进已形成的尿酸盐结晶的溶解。
24小时尿酸的排出量已增加(>3.54mmol)或有泌尿系统结石者禁用,溃疡病或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多饮水和使用碱化尿液的药物。
尿酸氧化酶类药物
尿酸氧化酶如拉布立酶、普瑞凯希、培戈洛酶,可催化尿酸氧化为分子量更小、水溶性更高、更易溶解的尿囊素,而降低血尿酸水平。
碱化尿液药物
低pH尿(尿pH<6)是尿酸性肾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已有肾结石者,需保持任意时间尿pH值在6.2-6.9,因尿pH>7虽可增加尿尿酸溶解度,但也增加了磷酸钙、草酸钙和碳酸钙等结石形成风险,推荐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者的最佳晨尿pH值为6.2-6.9。
此外,晨尿pH值<6.0,尤其是正服用促尿酸排泄药物时,建议使用碱化尿液药物如碳酸氢钠、枸橼酸盐制剂,使pH值维持在6.2-6.9,可降低尿酸性肾结石的发生风险和利于尿酸性肾结石的溶解。碳酸氢钠适于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代谢性酸中毒者;枸橼酸盐制剂适于尿酸性肾结石、胱氨酸结石及低枸橼酸尿者。
痛风急性发作用药
抗炎止痛药物如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糖皮质激素,可速控制关节炎症状,及早(应在24h内)使用。
首先推荐小剂量秋水仙碱或NSAIDs(足量、短疗程),对上述药物不耐受、疗效不佳或禁忌者,推荐全身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在痛风急性发作期镇痛效果与NSAIDs相似,但可更好地缓解关节活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