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聚集性发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介绍,聚集性发病是临床上症候群监测重要的一个术语,传染病监测过程中通过一些症候群、聚集性发病来判断可能的传播风险。新冠病毒感染中,聚集性发病的定义强调在两周之内小范围,比如办公室、家庭、班级等这样的范围内出现2例或2例以上有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就叫聚集性病例。对这样的病人要进行关注,如果有其他临床表现就可以进行核酸检测,及时发现新冠病毒感染。
症候群监测是传染病非常重要的一个预测预警系统,我们监测聚集性腹泻,可以发现消化道传染病可能的风险。上吐下泻的病人聚集性发病了,可能是食物中毒等,要进行监测。所以聚集性病例对传染病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有什么药物可以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王贵强表示,对于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如果肌体的免疫状态很好是可以有效地抵御的。人类肌体的免疫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控制分为屏障阻隔、先天性或者天然的免疫以及获得性免疫。
屏障阻隔,比如破损的皮肤黏膜就给病原微生物侵入肌体有机可乘的空间,所以皮肤黏膜损伤以后病原体可能侵入肌体,造成感染。
天然免疫,是指病原微生物进入到人体后,比如上呼吸道、肠道都有一个清除的机制,通过单核巨噬系统等来发挥作用,临床表现可能出现发热等症状。
如果病原体进入体内、进入细胞内再释放出来,这时候就靠特异性免疫或者获得性免疫清除这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这个过程中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所以保持良好的免疫状态,抵御病毒微生物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王贵强强调,现在没有特别明确的药物能够真正提升免疫力,建议公众不要盲目吃各种保健品、各种药物,避免药物性损伤的风险,还是要通过均衡饮食、良好心态、适当运动来提高整体免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