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有一句话:“我们虽然是人,但叫细菌可能更恰当一些”,虽然这句话听起来像是科幻故事里的荒诞说法,但其实也有一定道理。
我们的身体并非是完全独立的生命体,而是与细菌等各种微生物共生的存在。这些微生物从出生起就一直“陪伴”着我们,而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身体某种功能必须的一部分。
比如肠道中的益生菌,可以帮助身体抵挡致病菌的入侵,还能够刺激肠壁,促使肠蠕动,保证身体正常的排便功能,如果我们失去了这些益生菌,可能会导致身体的某些功能出现紊乱。
哪些食物有助于保护人体有益肠道菌群?
肠道中的益生菌需要依靠我们摄取的纤维素生存,如果纤维素摄入不足,就可能造成肠道菌群的数量减少或种类发生变化,导致身体功能的异常。目前较为高发的过敏和哮喘等疾病,就与身体表面和身体内部菌群的失调关系密切。
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如果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确实很难做到这一点,就要考虑从其他途径补充纤维素,比如使用一些益生元等。
除了饮食,目前对杀菌产品和抗菌素类药物的滥用,也可能导致体内菌群的失调,这些产品在杀菌的同时,不止杀掉了“坏”细菌,也会将有益身体的“好”细菌杀死。
因此对于杀菌产品和抗菌素类药物,我们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有节制的使用,在饮食方面,我们不止要考虑自己吃什么,也要考虑身体内的细菌需要什么。
怎样喝水更健康?
相信许多人都听说过一天要喝八杯水这样的一句口号,也确实有许多人这样去做了,走到哪里都拿着水,觉得喝水越多越好,其实并不是这样。
我们摄入的水除了满足身体需求的部分,其余的需要通过肾脏排泄,但每次肾脏排泄时并不是简单的排泄水分,而是会同时排出一些钙、镁等矿物质。
长期过量的饮水,一方面会造成身体内矿物质的流失,一方面还会对肾脏造成负担。
衡量自己是否饮用了足够的水,并不是靠每天喝了多少水去判断,而是要根据每日尿量的多少来判断。每两个小时去一次厕所,是一种正常的小便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