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民:戒烟主要靠意志力
手机时间马上要跳到凌晨,33岁的马丽依然面对着自己的14寸笔记本电脑,屏幕的幽光照在脸上,她紧缩眉头,眼睛盯着一个3000多字的word文档,已经半个小时了,还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修改。习惯性地,她伸手拿起桌上的烟盒和打火机,犹豫了几秒钟,还是点上了。
马丽开始抽烟是在2012年,那时她在广州一家杂志社工作,因为晚上常常要加班,容易犯困,有时候还会遇到才思枯竭的情况,就想找点东西来提神。最初想过喝咖啡,但胃不太好,不敢一直喝,香烟就在此时进入了她的生活。
吸烟能提神主要是尼古丁在起作用。尼古丁被吸入人体后只需8秒钟即可到达人的脑部,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引起大脑皮层强烈兴奋。/quanjing
“吸烟之后有一种祥云缭绕的即视感,灵感蹭蹭的。”这样的“好处”让马丽欲罢不能,一吸就是7年,但“过了30岁之后,身体明显不如20岁,就有了想戒烟的想法”,去年出现咳嗽的症状,戒烟的想法更强烈了。
要戒烟,马丽首先想到的用电子烟替代,特意入手了两款国外的电子烟,然而并感受到实际的戒烟效果,加上跟实体烟的入喉感差异很大,便扔在了一边。戒烟的想法并没有消失,只是熬夜加班时还是会不自觉地抽一根,马丽总结:“戒烟这事儿主要还是靠意志力和自觉性。”
中国有3亿烟民,有统计数据显示,其中有16.1%表示会在未来12个月内戒烟。虽然比例算不上高,但将近5000万人的戒烟需求依然是巨大的。
想戒烟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第二步:怎么戒烟。问一下身边的烟民可能会得到五花八门的答案:吃戒烟糖、包里随时装着零食代替烟、多喝水、用电子烟替代。一番折腾下来,若是戒烟失败,很多人也会像马丽一样归因于“戒烟靠意志”,自己的问题主要是意志力不够。
网上也有鼓励戒烟者的段子:“真正凭意志力戒烟的男人还有什么事是他做不到的?”但事实是,大部分人的确无法凭借意志力戒烟,“干戒”的方式效果本就极差。数据显示,保证一年不吸烟的成功率仅为3%~5%,90%的还会复吸。戒烟与意志力相关,但又不只是意志力的事情。
有调查显示,烟龄越短,戒烟越容易。
戒烟难,难戒烟,于是医院的戒烟门诊应运而生。1996年我国第一个戒烟门诊在北京朝阳医院开设,近几年因为控烟条例的出台,从北上广一线城市到地市级医院,戒烟门诊可谓遍地开花。
尴尬的是,来医院戒烟的人少之又少,戒烟门诊常常冷冷清清。
走访:戒烟门诊量惨淡,一个下午一个号
2015年6月1日,《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个要求室内公共场所完全禁烟的制度。与此同时,北京各个医院开设戒烟门诊也走在全国前列,全市有61家医院开设了戒烟门诊,10家达到规范化戒烟门诊标准,39深呼吸(ID:shenhuxi39)随机走访了其中的7家三甲医院。
进入这7家医院门诊大厅,都很容易看到“禁止吸烟”“无烟医院”的标识,但却没有戒烟门诊的提示。当我们带着“咱们医院有戒烟门诊吗”的问题去求助咨询台或导诊台的工作人员,有5家的第一个回答是“没有”或“没听说有这个门诊”。
有两三家医院是另外一名工作人员提醒“有”,但更详细的也说不太清楚,因为戒烟门诊往往由呼吸科、心内科等科室兼职,他们建议再去相关科室分诊台问一问,其中一家医院科室分诊台护士表示,戒烟门诊“以前有,现在没有了”。
确定这家医院有戒烟门诊后,如何挂号呢?在挂号平台,部分医院的科室列表中直接列出了戒烟门诊,挂号比较容易,但有些医院挂号系统没有那么明确的标注,这就考验患者的挂号技能了。患者可以尝试直接挂呼吸科、心内科的号,或者先查一下医生的专业擅长再挂号。
线上挂号不容易,线下也不太好找。在北京北四环边上的一家三甲医院,我们在呼吸科转了一大圈才找到戒烟门诊。这家医院日均平均接诊量超过15000人次,呼吸科诊区也是人来人往,叫号声此起彼伏,当天下午三点,其他诊室门口的叫号屏幕已经排到了几十个号,甚至上百个号,旁边较为冷门的职业病门诊也排到了7号,但戒烟门诊的号依然停留在1号,等候患者那里也是空白。
戒烟门诊与以往大三甲医院人满为患的印象极不匹配,39深呼吸(ID:shenhuxi39)采访到北京朝阳医院戒烟门诊的负责人梁立荣主任,2015年北京实施控烟条例实施后,她接手了戒烟门诊,“以前一周能有4~5个患者就不错了”,后来一天能有4~5个,到现在一天能有10个。
“有些戒烟门诊,一年200个,我们可以做到一个月200个。”来戒烟门诊的人数在数字上有这样的变化,梁立荣已经觉得不错了。
这样的情况并非只出现在北京,根据媒体报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戒烟门诊,运气最好的时候,一天能有5个人;湖南湘雅医院刘海洪教授曾公开表示,每个月的门诊量不到10个人。
关于戒烟门诊,很有意思的是,一边是已开设的戒烟门诊遇冷,一边是各地市医院的戒烟门诊或戒烟门诊试点还在相继设立,王辰院士等专业人士也一直呼吁普遍设立戒烟门诊。
这一冷一暖颇值得玩味。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30年我国15岁以上人群的吸烟率应降至20%,而中国疾控中心2019年发布的全国控烟调查报告则显示,2018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任务依然艰巨。
我国烟草使用情况。/《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开设戒烟门诊,为烟民提供戒烟服务是完成20%这个既定目标的方式,而为了鼓励戒烟门诊的推开,不少地方将戒烟门诊纳入补贴项目,如江西南昌市曾提出“开设戒烟门诊的医院补助4万元”。相应的,戒烟门诊也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如每周至少开诊一次,每次半天,每年至少接诊200人。
政策鼓励之下,遍地开花,但在多地频繁遇冷的情况下依然一刀切地推广,不免让这件事沦为形式主义,毕竟戒烟门诊的初心是提供真实的戒烟服务。而想达到这一点,不能只盯着戒烟门诊数量,更需要对戒烟门诊更多的支持,让每一个开设的戒烟门诊发挥作用。
别看戒烟门诊存在感低,可真正想作为一个科室运作,需要的投入一点也不少。
比如资金,梁立荣主任告诉39深呼吸(ID:shenhuxi39),现阶段,戒烟门诊没有盈利能力,医院在水电费方面给予了补贴支持,她还拿出了自己的课题经费,补贴给出诊医生,提供后期随访电话的费用等。
“现在的支持不多,不过总比没有强,我们已经很知足了。”梁立荣和另外3名戒烟门诊的大夫一直在坚持做戒烟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