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疗服务 > 健康讲座 >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和预防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和预防

2019-07-12 来源:医药卫生报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一旦发现孩子患病,家长不必太慌张,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同时注意休息,轻症的居家隔离,重症的需要住院治疗,并适当补充液体及维生素等,大部分宝宝会在一周左右治愈。手足口病的隔离期为两周,期间不能再去学校或课外班等小朋友聚集地。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袭击5岁以下儿童,咽痛、厌食、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小疱疹或皮疹是主要的症状。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飞沫传播,以及交叉感染等方式传播。

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是表亲,来自同一个大家族,二者症状与传播途径极为相似,但又有所区别。疱疹性咽峡炎也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A组柯萨奇病毒,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也会致病。与手足口病不同的是,患儿的疱疹一般仅局限在口腔黏膜上,手足和臀部没有疱疹;同时也会伴有发热、咽痛、厌食、流涎等症状,部分孩子也有可能会发展成为手足口病。从并发症来说,手足口病要更重些、危险些。

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一年四季都会有,但是高发期在每年的4~7月份。

一下子认识两种病,你是不是有些懵?来,小编为您画重点。

相同点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均有发热、咽痛、厌食等症状,一般治疗及预防措施也是一样的。

不同点

小疱疹仅仅长在口腔里的为疱疹性咽峡炎;小疱疹除了长在嘴巴里,还长在手、足、臀部,甚至四肢等部位的为手足口病。

另外,目前手足口病是按照传染病来严格管理的,而疱疹性咽峡炎暂时没有按传染病上报管理,但是并不是说它就没有传染性了。建议宝宝们如果是先得了咽峡炎,还是不要上学为好,需要观察几天看看,到底手脚还长不长疱疱了,是不是手足口病再做决定,这样对大家都是个保护!

接种疫苗

有效减少重症发生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很多种,但通常引起重症和死亡的主要是EV-71型病毒。对于6月龄至5岁的小朋友,可以考虑接种EV-71疫苗,对由于EV-71型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保护效率可达90%以上。

注意:接种疫苗不是一劳永逸。由于肠道病毒种类较多,孩子感染后只能对其中的一种病毒型获得免疫力,所以还有可能再患此病,但是患重症的风险大大降低了。

一旦发现孩子患病,家长不必太慌张,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同时注意休息,轻症的居家隔离,重症的需要住院治疗,并适当补充液体及维生素等,大部分宝宝会在一周左右治愈。手足口病的隔离期为两周,期间不能再去学校或课外班等小朋友聚集地。

孩子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当孩子出现体温持续高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精神差、嗜睡、易惊、呕吐等症状时要立即就医。

生活口诀记心间

做好预防最关键

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的水给孩子洗手。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换尿布、处理粪便后也要洗手。消毒液要用含氯消毒液,酒精是没有用的。

注意孩子的用品及环境卫生。孩子的奶瓶、奶嘴及餐具使用前充分清洗、消毒。住所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注意食品卫生,尽量给孩子吃熟食,喝开水。

养成规律作息。让孩子保持生活规律,不要太晚睡,不要过于劳累,经常带孩子到户外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少生病。

流行病的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或者是不通风的地方,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