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长期饮食不节、压力刺激等因素使得胃病发生率越来越高。
数据显示,我国胃炎的发病率高达85%,胃病患者的总人数近4亿人!
案例:30岁的小王是程序员,近日常出现腹痛、泛酸水、消化不良的情况,一直也没在意,买了点消化药在吃,但昨天突然出现黑便、呕血的情况。
在医生建议下,小王做了一个胃镜检查,报告显示是糜烂性胃炎。
一看到“糜烂”,小王十分惶恐:胃烂了?是不是很严重?还有救吗?一起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什么是糜烂性胃炎?
糜烂性胃炎是介于浅表性胃炎和溃疡之间的一种病,损伤的是胃最表层的粘膜层,而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均不受损。
糜烂性胃炎一般被分为急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糜烂性胃炎。
慢性糜烂性胃炎
慢性糜烂性胃炎,一般仅见饭后饱胀、反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状,还有的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
慢性糜烂性胃炎不严重,只是胃表面有些糜烂灶,是一种良性疾病,也能自愈。一般用黏膜保护剂加抑酸剂,加上适当的饮食控制,大约7-10天就能好转甚至治愈。
提示:慢性糜烂性胃炎虽不严重,但不加干预可能会发展成消化性溃疡,甚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糜烂性胃炎
急性糜烂性胃炎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
病程中常出现呕血及黑粪,单独黑粪者少见;出血是间歇性的,而大量出血可引起晕厥、贫血或休克;出血时有上腹隐痛不适或有触痛。
此阶段可能危及生命,需积极干预治疗。
不及时干预糜烂性胃炎
后果严重
导致胆汁返流
糜烂性胃炎使胃窦功能遭受损伤,幽门闭合功能失调,导致胆汁返流入胃,进一步形成反酸、烧心等不良症状。
导致胃溃疡
糜烂性胃炎患者如果不进行积极治疗,糜烂的位置就会出现恶化,进而发展成溃疡。
导致胃穿孔
由于糜烂面积扩大,胃体功能进一步失调,胃酸分泌过多,加大对黏膜下组织的腐蚀,最终穿透浆膜导致胃穿孔和急性胃出血,甚至威胁生命。
导致萎缩性胃炎
糜烂性胃炎伴不及时进行相应处理,胃体的自愈能力会被削弱,黏膜下血量降低,导致黏膜下固有腺体萎缩、减少,形成萎缩性胃炎。
导致胃癌
糜烂性胃炎为幽门螺旋杆菌大量繁殖提供良好的内环境,刺激HP分泌更多细胞毒素,增加胃癌等病变风险。
糜烂性胃炎的诱因
这么折磨人的糜烂性胃炎,究竟与哪些危险因素有关?
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像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肾上腺皮脂类固醇、一些抗生素等,都可能损害胃粘膜,导致胃的通透性增加,容易反复发生粘膜糜烂。
建议:不仅药的种类要选择恰当,服药方法也要遵医嘱。如果有胃溃疡等胃部疾病,也建议就医时主动告知医生。
应激状态
危重疾病,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败血症、颅内病变、器官功能衰竭等应激状态是急性糜烂性胃炎的常见病因。
因为,在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胃粘膜血管痉挛收缩、血流量减少;迷走神经兴奋使粘膜下静脉短路开放,粘膜缺血缺氧加重,粘膜上皮会受损。
建议: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切勿忍着。
生物因素
吃进去的一些致病菌及毒素会对胃粘膜造成损伤,常表现为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嗜盐菌、一些流感病菌等;毒素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杆菌毒素。
建议:注意个人卫生,少吃生食;就餐时养成用“公筷”的习惯;家中餐具要经常消毒。
饮食因素
浓茶、浓咖啡、烈酒、过冷、过热、过于粗糙的食物、刺激性调味品,均可刺激胃粘膜,甚至破坏粘膜屏障,造成胃赫膜损伤和炎症。
建议: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饮食规律、清淡温和,避免烟酒,少喝浓茶,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