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种类越来越多,常让人眼花缭乱。
在大快朵颐的时候,不少人也会犯嘀咕:这东西,健康吗?
营养师刘萍萍告诉健康头条一个小窍门:带有以下4个字的食品,营养师们通常都会慎重选择。
带「味」字的食品
木瓜味月饼、牛乳味饼干、樱桃味可乐……
带一个「味」字,就说明,这种食品中可能并没有这种材料,而只是有用食用香料调配出的味道而已。
拿市面上常见的一种产品举个例子——水果味乳饮料。
它们长相和名字都像牛奶,但只要一看「配料表」,就原形毕露了:排名第一位的通常是水,第二位是白砂糖,第三位才是牛奶或奶粉,而水果更是不见踪影。
这样的饮品,并没有违规违法。只要按照规定使用配料、添加剂,对人是无害的,可以放心饮用。
但本质上,它们已经不是牛奶了。无论是蛋白质、钙还是其他营养成分,和牛奶差很多。都不能和牛奶相提并论。
就拿蛋白质含量来说:
纯牛奶≥2.9克/100克
含乳饮料≥1克/100克
如果爱喝,偶尔喝喝就好(因为含糖多),别指望喝这样的饮料能真正摄取到某种水果的营养,更不能用它们代替牛奶。
其他带「味」字的食物也是同理。
带「脆」字的食品
果蔬脆片、脆紫菜卷、脆皮肠、脆皮花生、香脆面……这些食品其实正是因为有油,吃起来才香溢满口嘎嘣脆。
拿果蔬脆片来说。不少人觉得,不是说要多吃果蔬吗,那把零食换成果蔬脆片,又好吃又健康,岂不一举两得?
然而,这样的果蔬脆片(如香蕉片、脆枣、香菇脆、秋葵干),往往是真空油炸制成的,虽然真空油炸在安全性上优于普通油炸,但因为有了油,脂肪和热量就蹭蹭上涨了。
冻干或风干的水果干,脂肪含量通常只有1%左右,但水果脆片的脂肪含量可高达10%~20%。
吃太多脂肪会增加肥胖的发生风险。血脂异常或需要减肥的朋友,就别吃太多了
除此之外,脆皮肠、干脆面之类小食品的钠含量也不容忽视。
平时三餐的盐就已经不少了,再吃多了这样的小零食,钠很容易超过推荐量。而高钠饮食会增加高血压、胃癌等的发生风险。
可一定要留心。
带「酥」字的食品
凤梨酥、核桃酥、花生酥、蛋黄酥……
对于这些带「酥」字的食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酥」字食品所含的各种水果、坚果等,听起来很健康,但事实上,和带「脆」字的食品一样,它们也往往高糖高油高热量。吃太多,对血糖、血脂以及体重的控制都不利,还很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随意选择市面上的一款凤梨酥产品,看看它的配料表。
按每个25克算,吃上两小块,就相当于吃进了31.5克碳水化合物(相当于一根大香蕉)、9克脂肪(约等于半两五花肉的脂肪量),将近218千卡的热量(一碗米饭的热量)。
是不是有点吓人?
带「柳」字的食品
蟹柳、鸡柳、猪柳、牛柳……这些食品可能并非真材实料。
蟹柳,蟹肉棒,一般不是蟹肉做的,而是用鱼肉糜加工模仿而成的。
有新闻曝光过有不良商家用鸭肉冒充「牛柳」。如果发现价格非常便宜、口感特别嫩的牛柳,就要提高警惕了。
而常用来做汉堡肉的猪柳肉饼,为了达到比较好的口感,一般会额外添加比较多的肥肉和适量淀粉。
鸡肉本身是健康的选择,但如果做成了街头巷尾常见的油炸鸡柳,就变了性质了。
一方面是裹了厚厚的淀粉,另一方面,油炸之后,可是会吸进很多油脂的。这一口下去,除了美味,还有高热量。
以上就是营养师们的「小诀窍」了。
倒不是说带这4个字的食品坚决不能吃,而是这些食物算不上特别「健康」。
偶尔犒劳嘴巴当然可以,但不建议常吃、大量吃。
美味和健康可以兼顾,就看各位聪明的读者如何平衡二者啦~
用于重症肌无力,手术后功能性肠胀气及尿潴留等。
健客价: ¥48.1用于避孕和有助于防止性传播疾病。
健客价: ¥12.9适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
健客价: ¥459本品用于对潜在严重副作用小的药物应答不满意的以下疾病:类风湿关节炎,青少年慢性关节炎,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又阳光引发或加剧的皮肤病变。
健客价: ¥23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适用于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多肌炎,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皮肌炎,血管炎等过敏性疾病,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以及适用于其他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病症等。
健客价: ¥4.8益气健脾,养阴清热,生津止渴。用于气阴两虚者,症见神疲乏力,呼吸气短,五心烦热,口干咽燥,食欲减退,心悸失眠。
健客价: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