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先心病儿童可以全免费治疗了。3月27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全面启动面向全省并以2277个贫困村为重点的“心•希望”救心行动村村通计划。该项目还将同时开展针对成人的血栓栓塞性疾病高风险患者免费筛查工作,积极防治冠心病等血栓栓塞性疾病,为个人、家庭、社会减负。
主要面向0-14岁贫困先心病患儿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约十五到二十万,广东省内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已达到1%,先天性心脏病已经成为作为学龄前儿童致死率最高的先天性疾病之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关键。
“很多贫困家庭的先性病患儿会有治疗不及时的情况,有的甚至都没有等到手术,实在太可惜了”,“心•希望”救心行动项目的心脏专家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钟志敏介绍。
“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家健康扶贫政策,实现精准健康扶贫,避免因先天性心脏病致贫返贫、因经济问题拖延治疗,进一步扩大项目,我们将联手公益基金会组织发起‘心•希望’救心行动村村通计划”,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田军章介绍。
据了解,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希望”救心行动村村通计划是依托已经启动的针对全省贫困村的AI医生村村通行动计划。该计划旨在免费为全省2277个贫困村为重点的0-14周岁(特殊情况可放宽至18周岁)先天性心脏病患病儿童进行筛查并手术,AI医生将全程参与术后随访。
田军章介绍,此次‘心•希望’救心行动村村通的费用将是全部免费的,“总的原则是医保报销一部分、基金支持一部分、医院减免一部分,在年龄范围内的全省贫困先心病患儿都可以报名参加。我们出发点就是完全为贫困先心病患儿家庭着想,避免因先心病致贫返贫。”
据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观明介绍,此次项目惠及全省贫困先心病儿童,手术费用患者全免,后续服务可持续,有AI医生进行全程术后随访。
该项目已为115名儿童全免费手术
在开展此次面向全省的村村通救心行动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团队已经在基金会的支持下,为挽救贫困先心病患儿努力在行动。
据了解,从2018年4月开始,钟志敏团队已经先后去到了韶关市、肇庆市、云浮市以及清远市共十六个县、区开展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活动,为千名贫困家庭儿童免费进行心脏检查,最终确诊约200名儿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并已经成功为提出申请的115名儿童实施了全免费手术治疗。
在2018年本年度免费救治的115名患儿中,108名患儿完全免费,占比93.9%。只有7名病情复杂的患儿,在医生告知家属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支付了一小部分费用。“1名患儿自付5000元,2名患儿自付3000元,4名患儿自付2000元。”钟志敏介绍。
“在这些孩子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坚持个体化治疗理念,为不同病情的患儿制定最优治疗方案,能介入的就不手术,能微创的就不用传统手术,在保证手术质量的情况下,力争为这些孩子的外观损伤降到最小”,钟志敏介绍,目前已经全免费治疗的孩子,全部都术后恢复良好。
据钟志敏介绍,在已经全免费救治的115名儿童中有一半是患有较小的室间隔缺损、位置条件较居中的房间隔缺损或者动脉导管未闭。“这种类型的心脏疾病,完全可以通过介入封堵术完成,减少传统手术方式带来的组织创伤。只要在孩子大腿根部扎一个小针眼就能完成,手术过程几乎‘零’创伤,术后第1天便可下床行走”,钟志敏说。
对于部分不适合做介入封堵手术的孩子,钟志敏带领团队也进行了手术方式改良,“通过右侧开胸小切口完成心脏直视修补手术,此种手术伤口不但可以避免传统正中开胸手术造成的骨骼损伤,而且位于右侧腋下,位置隐秘,伤口长度由传统术式8-10cm缩短至4-5cm,伤口愈合后亦不需要拆线,几乎不见疤痕,也极大限度的为患儿减少开胸手术带来的创伤”,钟志敏介绍。
“我们在全免费手术中也救治了一些如肺动脉吊带、肺动脉闭锁、法洛四联症以及二期、三期手术的心脏病孩子,他们只能通过正中开胸手术治疗,但其实这类疾病更考验医生的能力和技术,对于孩子的意义也更大,有时候是直接救命的”,钟志敏介绍。
AI医生将定期回诊随访
“此次救心行动村村通行动,我们将提升人工智能AI医生APP功能,深度介入先天性心脏病诊疗领域,助力先性病精准扶贫”,田军章介绍,AI医生将围绕就诊患儿建立该地区先心病资料库,定期回诊随访,加强疾病宣教,通过此项目促进社会对先心病的关注和认识,提高该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治愈率,构建和谐社会。
据了解,“心•希望”项目将持续升级逐步扩展服务人群,“我们下一步将加入我们医院的心内科、超声科等科室,把‘心•希望’升级优化服务内涵,努力做到儿童、成人心血管病全面覆盖,在筛查过程中,将不止针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还将逐步扩展到成人的心脏疾病”,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张晓莉介绍。
据了解,除了针对全省2277个贫困村的“心•希望”救心行动村村通行动,项目也将主动前往各地去筛查,4-5月该院计划在潮州市、肇庆市通过现场义诊活动开展贫困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免费筛查活动,并同时筛查血栓栓塞性疾病高风险患者。
【感人故事】“心·希望”圆梦 迟到5年的约定
3名去年在省二医获得救助的孩子来到了启动会现场,14岁的欣欣就是其中一位。欣欣与钟志敏主任有一段迟到5年的约定,是一个感人至深的医患故事。
欣欣(化名)出生于郁南县一个贫困家庭,因家里兄弟姐妹较多,家庭收入微薄,父母出于种种考虑把仅6个月的欣欣送给别人抚养。本以为欣欣从此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半年后,养父母发现欣欣口唇和颜面部呈紫色改变,于是带她到医院检查,诊断出她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由于病情复杂,需要分期做心脏手术治疗,于是养父母放弃了手术并将欣欣送回了原生家庭。
欣欣离开的半年其实亲生父母非常思念欣欣,很是后悔几次都想找回她。欣欣被送回后,亲生父母就决定一定要为欣欣治疗心脏病。“当时就想无论花多大的代价都要为她治这个病”,欣欣的妈妈回忆。
在众亲友的资助下,欣欣2岁时母亲带她到高州,请当时还在高州人民医院工作的钟志敏主任为欣欣做了第一期手术治疗。手术很顺利,手术后欣欣的缺氧症状明显改善了,口唇和全身皮肤也没有明显紫绀了,钟志敏主任叮嘱欣欣母亲“定期复查心脏彩超评估病情,5年后做第二次手术治疗”。
5年过去了,因为经济原因,欣欣父母无法带欣欣去医院做第二期手术,眼看欣欣逐渐长大,缺氧症状也逐渐加重,在学校里欣欣无法参加体育活动,连平时走路也容易气喘,还被同学们嘲笑“紫娃娃”,让欣欣自尊心很受打击,变得内向、自卑。
2018年7月钟志敏主任带领团队把“心·希望”项目带到郁南开展先心病筛查,欣欣母亲听闻这个消息后欣喜的带着女儿赶到活动现场。
“一别十年,我没有看见欣欣回来找我复查,也没有遵守5年之约做第二次手术”钟志敏主任叹息,“欣欣现在紫绀已经很严重了,活动耐受能力也变得很弱,说明她缺氧加重,第一期手术治疗带来的治疗作用已不足以维持她目前生长发育的需求了,需要做第二次手术改善她缺氧”。
钟志敏主任告诉欣欣母亲,从第一期手术到现在经历了过长时间,而且病情越发严重,第二次手术的风险也会更高,甚至可能丢了性命。虽然可以接受免费手术治疗,但是涉及到生死,欣欣母亲犹豫了,但欣欣却“哇”一声大哭,她哭喊着“妈妈,我要做手术,我要做手术!钟医生求你给我做第二次手术!”
欣欣把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了,无一不为之动容,有的候诊家属还帮忙劝说钟主任帮她做手术。
最终,欣欣一家决定和钟志敏一起共同面对风险。欣欣在治疗过程中也是经历了好多波折,术后迟发型出血、大量胸腔积液、深静脉血栓等无一不让她觉得痛苦和煎熬。最终意志坚强的欣欣挺过来了,顺利出院,“紫娃娃”的标签可以撕掉了。
欣欣妈妈感激地说,“非常感谢钟主任,感谢省二医的‘心·希望’项目,让欣欣重获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