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曝光平台 > 扑尔敏原料药价格一个月暴涨58倍,是传言还是……

扑尔敏原料药价格一个月暴涨58倍,是传言还是……

摘要:马来酸氯苯那敏原料药虽然是小品种,但对应的成品药都是抗过敏、抗感冒的常见药。粗略估算,背后或涉及上千亿元的药品市场容量。

近日,“马来酸氯苯那敏(即“扑尔敏”)价格一个月内暴涨58倍”的消息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引起广泛关注,而今天,又网传上述消息乃谣传。真相究竟如何……

扑尔敏原料药价格暴涨58倍,或影响千亿市场

有消息称,不久前有药企采购、销售人员表示,由于原料药被经销商垄断,用于治疗鼻炎、皮肤黏膜过敏及缓解流泪、打喷嚏、流涕等感冒症状的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原料药价格一个月涨了58倍,从原来的400元/kg涨到23300元/kg,这将影响1000亿元规模成品药市场的正常生产与销售。

马来酸氯苯那敏原料药虽然是小品种,但对应的成品药都是抗过敏、抗感冒的常见药。粗略估算,背后或涉及上千亿元的药品市场容量。从原CFDA数据库查阅发现,目前以马来酸氯苯那敏直接命名的药品批文有421个,含马来酸氯苯那敏成本的药品批文则有超过2100个。

另有报道称,有药企老板表示,网上传的都是真的,扑尔敏原料药价格就是涨得这么夸张。因为拿不到原料药,其旗下的几个马来酸氯苯那敏生产批文,从去年10月份起陆续停产。而像这家企业一样停止含扑尔敏成分的药品生产的企业或不在少数。

有相关人士分析,扑尔敏一个月从400元涨到23300元,凸显出两个严峻问题:一是经销商抱团提价,如果药企无奈之下接受这一价格标准,势必成本转嫁到终端环节;二是包括扑尔敏在内的原料药价格集中喷发可能隐含了不正当竞争、价格操纵乃至药品资源垄断,相关部门应及时介入予以清查。

有药企负责人称,公司从未卖出超过800元(每公斤)的扑尔敏

与此同时,8月7日,国内马来酸氯苯那敏(即“扑尔敏”)原料药主要生产商河南九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河南九势制药”)官网发布消息称,公司现有一定数量扑尔敏库存,即日起客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酌量采购,供货价格为每公斤800元左右。

据悉,国内拥有扑尔敏原料药批文的企业一共有7家,1家为进口药企,而国内药企中能够正常生产的有河南九势制药和上海现代哈森药业有限公司。部分扑尔敏经销商也报出了600-900元每公斤的售价。

河南九势制药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内市场扑尔敏原料药每年的需求量约120吨,国内企业产能加上进口部分,扑尔敏原料药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扑尔敏可以充分供应,价格也将保持平稳,到目前为止公司也从未卖出超过800元(每公斤)的情况。”

另据上海药监局官网消息,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的扑尔敏原料药已于近日通过新版GMP认证公示期,这意味着国内扑尔敏原料药将新增供应。

近半年来,相关感冒药并未出现大幅上涨

扑尔敏原料药市场涨价尚未影响到OTC市场的批发价。据中国最大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华源医药网数据显示,近半年以来,华润三九医药的感冒灵颗粒(10g*9袋)批发价为9.9-10.1元之间,浙江亚峰药厂的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商品名“快克”)10片包装的批发价为7.9-8.2元之间,江西仁和药业的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商品名“仁和可立克”)10片包装的批发价为6元左右。某医药企业采购负责人表示,这个价格与半年前的价格相差无几。

涨价风波亦未传导到OCT终端市场。据了解,在老百姓大药房、益丰大药房等连锁药店,常用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哈药集团的“护彤”(12袋)零售价为25元,葵花药业的“葵花康宝”(12袋/盒)零售价为19.8元。店员介绍,近半年来感冒药价格没有出现大幅涨价。

政府多管齐下,规范原料药价格

关于扑尔敏原料药价格是否真的暴涨58倍,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但对于原料药中间商、企业的垄断,下游制药企业几乎没有太多的还价余地是事实。

为遏制原料药垄断,国家发改委近几年一直在展开反垄断调查,严惩垄断涨价的行为。如去年7月底,浙江省物价局曾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浙江新赛科药业有限公司、天津汉德威药业有限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价销售异烟肼原料药以及无正当理由拒绝交易一案依法作出处理的决定。上述两家公司的行为被认定为“价格垄断”,因此被罚款44.39万元。

2017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我国首个《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价格行为指南》,明确了相关经营者不得就短缺药品和原料药实施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等违反《价格法》的行为。

不过,从2018年初至今仍有原料药垄断消息不断传出。有业内人士表示,原料药品种一旦因环保不达标、质量问题而面临停产限产,直接影响供货价格和供应保障,一些企业正是看到有利润空间可操作,便与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签订包销协议,垄断经营,而即便被查处,罚款力度相对于非法所得相距甚远。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一定程度上的价格垄断,原因之一在于原料药企业的审批制度。因为审批制度造成了批文的稀缺性,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进行生产。依据现行《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药品所使用的原料药,必须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药品批准文号或者进口药品注册证书、医药产品注册证书。

不过,这种审批制度在多家药企及行业协会呼吁下或将改变,2017年12月,《原料药、药用辅料及药包材与药品制剂共同审评审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开始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今后原料药不再单独发批准文号,下游制剂企业可以自己找原料药企业生产原料药,只要质量符合标准,申请关联审批即可,原料药垄断局势或将有所改善。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