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政策解读 > 聚焦医改 > 卫健委一举破除了社会办医的玻璃门?哪有这么简单!

卫健委一举破除了社会办医的玻璃门?哪有这么简单!

2018-06-30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除三级医院、三级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急救站、临床检验中心、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港澳台独资医疗机构外,举办其他医疗机构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不再核发《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仅在执业登记时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这条被称为史上最开放的医改政策终于靴子落地。但现实是医疗机构的审批并没有完全放弃,只是做了部分程度优化。社会办医的门槛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一个多月前网上风传,卫健委正在研究出台“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医疗机构设置不再需要审批”,被称为史上最开放的医改政策。现在靴子落地,医疗机构的审批并没有完全放弃,只是做了部分程度优化。

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除三级医院、三级妇幼保健院、急救中心、急救站、临床检验中心、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港澳台独资医疗机构外,举办其他医疗机构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不再核发《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仅在执业登记时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这条要求,没有办过医疗机构的可能不太明白到底实际意义是什么。医疗机构申办的主要流程如下图,一般要花6个月到2年。省去了《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环节,看起来节省了一大块操作流程,似乎更利于开办医疗机构了。

但实际上未必。

原来申办医疗机构的核心问题是场地,人流聚集的地方利于发展医疗服务,但是不好找符合审批条件的场地;人烟稀少的地方场地倒是多,但是不利于后续经营。选择到一个符合条件的利于经营的场地,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找到场地了,但是医疗机构不一定办的下来,那场地要不要租呢?如果不租,业主可能把场地挪作他用;如果要租,这前期筹备6个月到2年的租金,自己就得硬扛着。

传统做法,申办人是跟业主签订一个意向性的租赁协议,付一定费用后尽快启动申请流程。准备好相关资料,尽快启动设置审批环节,设置审批的意思类似于预审,让卫健委、环评、消防、工商和行政审批部门等来场地看看,在这个地方开医疗机构是否可以,如果场地没有大问题,资料齐全,尽快拿到《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书》。

然后申办人再抓紧去装修、买设备、招聘人员、过环评、过消防等等,都没问题了,卫健委组织专家评审团再来验收,符合各项规定了,再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就可以正式营业了。

这个过程中的租金成本、装修成本、人员成本、环评成本和消防成本等都是沉没成本,如果主管部门认为不合格,不让开业,这些成本就全打水漂。社会办医为什么困难,就是这些门槛和不确定性太高。

现在取消《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书》,如何解决医疗机构申办不确定性的问题,目前没有看到配套措施。如果没有预审批环节,等申办人把场地租好、人员招好、装修弄好、设备装好,才发现不符合申办条件,那才是坑人不浅,还不如老流程。

如果不能完全放开审批,又希望优化流程,鼓励社会办医热情,那么应该:

1.明确医疗机构申办负面清单制度。需要联合卫健委、环评、消防、工商等相关部门,将医疗机构申办不能有的“硬伤”明确化,例如医疗机构配置大型放射性医疗设备,必须距离居民区和学校50米以上。负面清单明确后,所有申办医疗机构的人都对照该清单进行筹备,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如果触犯负面清单,申请不予通过是应该的;如果没有不符合负面清单的内容,卫健委就不能不予审批。

2.改进医疗机构具体条件。很多医疗机构的要求和标准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应该调整。

3.申办人按照要求做好开业准备后,卫健委组织评审员按照要求进行评审,如果有负面清单的内容,直接驳回;如果有未达到要求的事项,要求申办人整改;如果各方面合格,允许医疗机构试营业一个月。

4.在试营业期间,监督医疗机构服务情况,主要是医疗质量和安全,以及患者体验和反馈。如果试营业期间表现通过,准予正式营业。出现问题,则应停业整顿。

5.将审批标准透明化、可预期化,将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监管放在首位,才能改变“重审批、轻监管、弱服务”问题。

通过《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医疗机构、医师审批工作的通知》,看得出国家还是极力希望鼓励社会办医的。

但政策是否得以落实,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公立医院部分服务可委托给第三方医疗机构”,公立医院已经取消药物加成、实行药品两票制,控制药占比和耗材占比,未来耗材也要两票制,在这种背景下,公立医院的腾挪空间越来越小。国家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并没有跟上,那么公立医院为什么愿意把挣钱的影像、检验等服务转给第三方机构呢?公共政策需要接地气,希望不要变成“政令不出卫健委”。

本次政策能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6月19日,国家卫健委医政管理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医疗机构、医师审批工作的通知》,为医疗机构与医护人员审批注册流程“松绑”。明确提出,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社会办医再获支持!中国医疗保险整理了文件出台的政策背景:

社会办医政策的“玻璃门”

2014年以来,响应市场需求和医生要变“社会人”呼声,多省、市卫生行政部门陆续推出的医生多点执业新政,让优质医疗资源从公立医院流向社会资本办医,绕过公立医院的人事编制桎梏和院长“一言堂”,为医生自由执业“铺路”。

在改革中,每一项新政的出台,都充满争论和博弈。而政策的落实,是更大的挑战。随着社会办医新政的不断出台,称这些政策是“玻璃门”、“弹簧门”的抱怨,也如影随形。

多年来,公立医院凭借行政力量,对优质医疗资源的绝对垄断,对患者,对医护人员,都形成巨大的虹吸作用。多数医生认为,地方新政能否落实,还有待观察。“很多医生虽然对公立医院一肚子怨气,但也舍不得离开,稳定的编制,养老保障,让很多医生对公立医院仍有很强的依赖性。”上海神经外科医生宋冬雷坦言,即使愿意走出来的医生,都希望到比现有情况更好的机构去,不能否认,目前绝大多数民营医院,无法做到比公立医院更好。“这也是不少医生在体制外转了一圈,又回到体制内的原因。”

在微博上拥有几百万粉丝的“急诊科女超人於莺”,从协和医院辞职后曾致力於开办一家扎根於社区的全科诊所。但除了HOLD不住一间200平米的诊所一年六七十万元的房租,於莺还通过媒体申诉,“实际审批中,卫生主管部门更愿意批规模较大的医疗机构。”“鼓励医生开私人诊所,疏解优质医疗资源”的新政,一度被舆论解读为“纸上谈兵”。

与於莺相比,更多民资医院,在开办前后,遇到的主要困难,还不是资金和规模问题,而是繁杂的审批程序,部门之间对政策掌握不一致,医保申请难,缺乏职称晋升通道难以招揽优秀医护人员等等问题,不一而足。

目前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仍以公立为主,必须从体制机制上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拆除隐形门槛,打破“玻璃门”,让社会办医走出困境,为居民提供更充分、更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国家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简政放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当头炮”,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在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对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出了“六个一”(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一半;政务服务一网办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至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一律取消)的总要求。

去年5月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中,针对当前“放宽准入不彻底,扶助政策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原国家卫计委卫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琨当时解读说,简化优化审批服务并不是降低社会办医标准和门槛,而是要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来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支持和促进社会办医发展。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回应了人们的迫切需求。但是,仅靠政府一己之力举办公立医疗机构,显然难以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引入社会力量举办各类健康服务机构,补齐、补足健康服务业短板,升级供给结构,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

2018年5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大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力度,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着力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