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健康头条 > 湿气重登“战场”,五脏六腑都受伤!

湿气重登“战场”,五脏六腑都受伤!

摘要:芒种所处的农历5月又叫“皋月”,皋(gāo)就是湿气。而湿气重则会导致人变懒。懒到什么程度?恰如谚语所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75°时交芒种节气。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一、芒种,湿气重登“战场”,如下信号要警惕!
 
芒种所处的农历5月又叫“皋月”,皋(gāo)就是湿气。而湿气重则会导致人变懒。懒到什么程度?恰如谚语所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人变得慵懒,都是身体的“湿气”在作祟。判定自己是否有“湿”,下面这些症状要警惕:
 
早上起床,没有睡了一夜神清气爽的感觉,反而头脑昏沉,全身乏力,好像一夜没睡。(懒散不堪,头脑不清爽)
 
大便不成型,还总是黏在马桶上。
 
口臭,刷了牙,总感觉没刷干净。
 
不是脸肿就是腿肿。
 
长湿疹或者背上长痘痘。
 
口中发黏,舌苔腻。
 
......
 
二、湿气不除,五脏六腑都受伤!
 
湿气在内首先会侵犯脾胃,然后停留在肾,继而湿气会侵犯心肺,同时,湿气下侵肝,胆,膀胱,五脏六腑。湿气会伤害人体的五脏六腑,最常见的有:肝有湿,脾有湿,肺有湿,肾有湿,胃有湿。
 
五脏六腑被湿气侵害,外在就会表现出种种不适,这是因为,湿气停留在哪里,身体就会以某一种症状表现出来。例如:湿气在肝胆,就会出现口干口苦;湿气困脾就会出现舌苔黄腻;胃有湿,就会出现消化不良,胃脘痛等等。
 
这并不是最可怕的结果,毕竟身体的这些小毛病,大部分人都觉得没有什么。但是湿气对人的严重影响是会诱发如下40多种疾病,这些疾病大部分牵连日久,很难被彻底治愈。根据最新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医湿病论治学》,下面这些疾病均由湿气引起:
 
三、芒种养生,重在祛湿防暑!
 
中医认为,芒种时节人容易肠胃不适、食欲不佳、萎靡不振,大多是因为湿邪重浊易伤肾气、困肠胃。所以,芒种养生保健的重点在于祛湿防暑,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
 
1、泡脚出汗,祛湿邪
 
人到夏天,正是需要出汗的时候,只有把汗排出去,身体里的湿邪才有机会离开,但是在热的时候突然进到空调环境,毛孔就闭住了,不能把汗排出去,就在体内产生湿了。
 
夏天出出汗,很有必要,可以挑选阴凉的晚上,适当的运动。大夏天叫大家运动似乎有点强人所难,所以我们给大家提供一个能出汗又轻松的办法——泡脚。
 
中药打成粉用水冲泡或熬煮后,用来泡脚,药物会经过皮肤吸收进入经络,建议晚上九点泡20分钟左右,泡到全身微微出汗,缓解疲劳,帮助睡眠。
 
2、中药调理,祛湿气
 
如果体内湿气很重,也可选择一些芳香的药材来化湿,如藿香、陈皮、茯苓、半夏等。但因为中药用药要根据个人体质调整,如觉得自己肢体沉重,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胃口很差等,建议先到中医科检查一下自己的体质,以便对症用药。
 
湿气不管是先天体质还是后天造成,都可以通过中药调整,在这里推荐给大家一味中药——茯苓。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值得表扬的是茯苓的利水功效,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利水而不伤正气。并且茯苓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都可以应用。
 
3、针灸、拔罐泻热化湿
 
祛湿除了中药调理还可用针灸、火罐等。现代女性容易有便秘,晚上也睡不好。医师说,芒种节气,气温高,雨水多,人体也容易湿热滞留。
 
拔火罐也是一个立竿见影的祛湿方法,具有清热解毒、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除了来医院拔,在家中也可自行操作。但拔罐时应注意以下4点:
 
保暖。拔罐时均要在脱衣服后,才能治疗,所以治疗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保持室内的温度。
 
避免烫伤。不要将燃烧的酒精落在身上,过热的罐子勤更换。
 
不宜拔的部位:心前区、皮肤细嫩处、皮肤破损处、皮肤瘢痕处、乳头、骨突出处均不宜拔罐。
 
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
 
4、饮食调理,药膳祛湿

1薏苡杏仁粥
 
【材料】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薏苡仁、粳米淘洗干净,杏仁去皮洗净;先将薏苡仁、粳米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改文火熬至半熟,放入杏仁继续用文火熬煮至米熟粥成,再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健脾、袪湿、补肝。
 
2五叶芦根饮
 
【材料】藿香叶、薄荷叶、荷叶各3克、枇杷叶、佩兰叶、鲜芦根各30克、冬瓜6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以枇杷叶、冬瓜共煎汤,取药液500毫升;再加入其余药物同煎10分钟,调入白糖即可。
 
【功效】芳香化湿、健脾醒胃。

3红豆薏米祛湿粥
 
【材料】:红豆、薏米、枸杞、魔芋粉、白扁豆。
 
【做法】:红豆、薏米、白扁豆提前浸泡一个小时,然后开火煮,先大火煮至水烧开,然后转小火煮半小时,再放入枸杞、魔芋粉继续煮半小时。在煮好前10分钟放入冰糖继续熬煮至冰糖融化即可关火,焖10分钟后再食用效果更好。
 
【功效】:
 
红豆:清心火、补心血、降三高,清热利尿、祛湿排毒。
 
薏米:清热利湿,除风湿,利小便,益肺排脓,健脾胃,强筋骨。
 
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
 
魔芋粉:降血糖、血脂,润肠排毒。
 
白扁豆:健脾利水,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水湿内停所致食欲不振、便溏、脚气病、水肿等。
 
4豆苓祛湿汤
 
【材料】:麸炒薏苡仁10克,赤小豆10克,土茯苓10克,白扁豆10克。
 
【做法】:可以四味药直接煎汤代茶饮或者加入瘦肉或排骨一起煲汤。
 
【功效】:赤小豆与麸炒薏苡仁具有利水渗湿、益气健脾的功效;白扁豆可健脾化湿、利水消肿;土茯苓能除湿解毒。四味食材一起,具有健脾、益胃、祛湿、减肥的功效。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