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8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关于停止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称冬虫夏草不属于药食两用物质,长期服用会危害人体,不能以保健品方式销售——这也是继2016虫草被暂停药品试点身份后,再一次遭遇重创。
官方多次表态
“软黄金”冬虫夏草的市场化之路,一直伴随着巨大的争议。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局局长毕井泉就曾公开解释:冬虫夏草属
中药材,并不是药食两用,因此不能作为保健品原料。
原食药监总局关于冬虫夏草的发文,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8月。
2016年2月4日,国家药监局发布《总局关于冬虫夏草类产品的消费提示》,表示近期对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产品的监测检验显示,检验的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产品中,砷含量为4.4~9.9mg/kg。
2016年3月,国家药监局进一步发布《总局关于停止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的通知》,宣布根据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总局已制定公布《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2号),含冬虫夏草的保健食品相关申报审批工作按《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未经批准不得生产和销售。
2018年02月27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这4种保健品不保健,千万别花冤枉钱了!”其中,第一个就直指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的古今之辩
多份古籍记载,虫草功效有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
痰,治痰饮喘嗽,虚喘,痨嗽,咯血,自汗盗汗,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等。
当然,与传统碰撞的现代思维并不认可这些功效主张。
成分分析后,现代科学认为冬虫夏草含虫草酸约7%,碳水化合物28.9%,脂肪约8.4%,蛋白质约25%。此外,还有维生素B12、麦角脂醇、六碳糖醇、生物碱等。其中,脂肪中还含有82.2%的不饱和脂肪酸。
有评论指出,冬虫夏草的粗蛋白含量不及蛋白质含量达30%的香菇。而冬虫夏草的所谓特殊成分--虫草酸,经测定化学结构发现,就是甘露醇,广泛用于口香糖,
开塞露。
30年,价格飙升7400倍
伴随着60年左右的奔涌历史,虫草的价格从1千克6毛,涨到了1千克(按照顶级来算约两千条)18万左右。
1058元/克的现价,使得冬虫夏草的价格几乎是黄金的四倍。据说,追溯到60年代的西藏,1千克冬虫夏草仅能换两包3毛的香烟。
媒体报道显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科研进展,冬虫夏草的疗效价值不断被开发,价格也随之不断上扬——公开数据显示:1982年,最高等级冬虫夏草(800根级)的价格约为120元/千克,1993年已涨至3000元/千克。
而2003年“非典”时期,冬虫夏草提升免疫力的消息使其价格摸到了1.6万元/千克——到2007年,冬虫夏草的价格达到巅峰,其中800根“顶级王草”在产地就高达20万元/千克,运送到销售地零售价则达到了42万元/千克以上;2012年,内地上市的上等冬虫夏草价格已经达到每千克88.8万元,30年内价格上涨了7400倍。
千讯咨询产业研究中心数据分析认为,从行业整个产值来看,冬虫夏草的行业整体销售额近5年复合增速在15%左右,行业增长主要来自于价格提升以及深加工占比提升带来的结构升级。
而其研究报告进一步显示,随着冬虫夏草加工应用领域不断开拓、加工技术不断进步,深加工产品在全行业中的占比也稳步提升。2009年深加工产品的销量及销售额在行业中的占比都不足5%,2015年销售额占比超过30%,销量占比超过20%。
千讯咨询产业研究中心预测,2020年原草销售规模可达300亿元,整个虫草行业规模可达750亿元。
药企暂没有回应态度
虽然原食药监总局已经明确要把虫草踢出保健品圈子,但是截至目前,虫草市场还未受明显影响。
事实上,5月份以来,在A股市场上,涉及冬虫夏草概念的个股,太极集团、片仔癀、格力电器、康美药业、西藏药业、华东医药、福瑞股份、天士力、青海春天、奇正藏药、贵州百灵、同仁堂、江中药业、昆药集团、佐力药业、星普医科等16只股票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