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政策解读 > 聚焦医改 > 全国领先!上海组建40余家医联体,实现远郊“看病不出区”

全国领先!上海组建40余家医联体,实现远郊“看病不出区”

2018-04-27 来源:县域卫生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上海16个区均开展了医联体探索,各区政府统筹规划区域医疗资源,综合考虑区域面积、常住人口、医疗资源配置、交通等情况,积极开展区域医联体探索,推进医疗资源整合和上下联动,为区域内居民提供全程连续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

在医疗资源丰富的上海,“看病难”的问题实际上是指“到大医院看病难”,为缓解这一难题,上海于2010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医联体改革。

目前上海的医联体主要有两种形式。区域医联体。上海16个区均开展了医联体探索,各区政府统筹规划区域医疗资源,综合考虑区域面积、常住人口、医疗资源配置、交通等情况,积极开展区域医联体探索,推进医疗资源整合和上下联动,为区域内居民提供全程连续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

专科医联体。以“儿科医联体”为例,依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市儿童医院、新华医院、瑞金医院等三级医院,在全市构建了“东、南、西、北、中”五大“儿科医联体”,覆盖到区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技术支撑和辐射,解决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的临床服务需求。截至2017年底,已签约222家医疗机构,稳步推广20余项儿科适宜技术。

近年来,上海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积极成效,而郊区医联体的建设成功,使远郊市民受益,减少了他们反复跑市中心大医院看病的苦恼。

截至2017年底,上海市共组建40余个医联体,全市所有三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参加了各种形式医联体建设,其中,参加医联体建设的二级医院达到83家,占二级医疗机构总数的79%。

通过医联体改革,让医生跑、服务跑、技术跑,患者和家属不用跑便能享受与市区三甲医院同样优质的医疗服务,有效推动了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基层服务能力明显改善,整体医疗服务效能得到优化。

以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为例,医院地处上海西南门户,肩负着为金山区80万居民提供医疗保障、将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到社区的重任。2016年,由金山区卫生计生委牵头,金山医院与石化、山阳、金山卫、张堰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打造医联体。

按照金山医院郊区医联体的设计模式,与之签约的居民将感受“社区首诊”、“分级转诊”、“双向转诊”等新的就医流程所带来的便利,同时还将享受住院转诊绿色通道、通过社区医院预约三级医院专家门诊等捷径。

数据显示:2016至2017年,三级医院下转社区患者89人、社区上转患者43人,联合查房393人次,专家会诊163人次,真正使居民享受到了双向转诊的便利。

市级医疗资源下沉到郊区,那么如何让优质资源进一步下沉?2016年,由金山区卫生计生委牵头,金山医院与石化、山阳、金山卫、张堰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打造医联体。数据显示:2016-2017年,三级医院下转社区患者89人、社区上转患者43人,联合查房393人次,专家会诊163人次,真正使居民享受到了双向转诊的便利。

此外,为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门诊小手术,弥补其临床病理诊断的空缺,金山医院于去年成立“金山区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中心的成立使患者在社区就能享受到金山医院同质化的病理诊断服务,得到精准诊断治疗,同时可以通过病理远程会诊平台,患者不出金山就能享受到复旦病理乃至全国一流病理专家的优质服务,大大降低了患者医疗成本。

上海市卫计委透露,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得到进一步落实,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推动落实家庭医生“管健康”、“管费用”,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上海市卫计委相关人士还指出,目前上海还将积极探索民办医疗机构加入医疗联合体,希望双方能够在医师双向多点执业、双向转诊会诊、学科建设互为补强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