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国家药监局发布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目前,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已有34万余个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注册用户,可在线实时报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2017年全国98.0%的区县报告了药品不良反应,较2016年增长0.3个百分点,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为1068份。2017年继续拓展监测技术手段,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哨点监测,已建立60余家哨点监测平台。
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有序开展,全年共发布16期药品说明书修订公告(涉及47个/类品种)、3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涉及10个品种)、12期《药物警戒快讯》(涉及50个/类品种)、2期产品召回和暂停销售的公告。
报告总体情况
1.2017年度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情况
2017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42.9万份,较2016年降低了0.1%。1999年至2017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累计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218.2万份。
2.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情况
2017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43.3万份,较2016年增长了2.2%;新的和严重报告数量占同期报告总数的30.3%,较2016年增加了0.7个百分点。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比例持续增加,显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可利用性持续增加。
2017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2.6万份,严重报告数量占同期报告总数的8.8%,较2016年增加了1.6个百分点。
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监测情况
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涉及怀疑药品157.1万例次,其中化学药品占82.8%、生物制品占1.1%。2017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怀疑药品16.1万例次,其中化学药品占87.8%、生物制品占1.6%。
2017年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男性和女性患者比例接近0.88:1,女性略多于男性;14岁以下儿童患者的报告占10.0%,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报告占25.9%。2017年化学药品、生物制品涉及患者情况与总体趋势基本一致。
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的怀疑药品中,化学药品例次数排名前5位的类别为抗感染药(占化学药品总例次数的42.3%),心血管系统用药(10.0%),肿瘤用药(7.3%),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6.2%),神经系统用药(5.7%)。
2017年化学药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最常见的药品类别是抗感染药,占32.9%,较2016年降低2.1个百分点;其次是肿瘤用药,占26.0%,较2016年升高3.2个百分点。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的生物制品中,抗毒素及免疫血清占31.3%,细胞因子占24.5%。
按剂型统计,2017年化学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66.7%、口服制剂占30.3%;生物制品中注射剂占97.0%。
2017年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情况与2016年相比未出现显著变化。在化学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总体排名及严重报告排名中,抗感染药继续居首位,但其构成比呈现连年下降趋势,提示临床对抗感染药使用管理措施效果进一步显现。
在患者年龄分布中,老年患者报告比例继续缓慢升高,提示老年患者受基础疾病较多、机体代谢水平较差以及用药情况复杂等因素影响,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应持续关注老年人群用药安全。
在给药途径分布中,静脉注射给药构成比显著高于其他给药途径,提示我国注射剂使用比较广泛,仍需进一步加强注射剂使用管理和安全监测。
中药监测情况
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涉及怀疑药品157.1万例次,其中中药占16.1%;2017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怀疑药品16.1万例次,其中中药占10.6%。
2017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男性和女性患者比例接近0.85:1。其中14岁以下儿童患者占7.7%,65岁以上老年患者占27.0%。2017年中药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老年患者的报告比例为36.8%,高于老年患者在中药整体报告的比例。
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的怀疑药品中,中药例次数排名前10位的类别分别是理血剂中活血化瘀药(31.1%)、清热剂中清热解毒药(9.5%)、补益剂中益气养阴药(8.7%)、开窍剂中凉开药(8.2%)、解表剂中辛凉解表药(5.6%)、祛湿剂中清热除湿药(4.9%)、祛湿剂中祛风胜湿药(3.0%)、祛痰剂中清热化痰药(2.3%)、补益剂中补气药(1.7%)、理血剂中益气活血药(1.5%),排序与2016年一致。
2017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和口服制剂所占比例分别是54.6%和37.6%。2017年中药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例次数排名前10位的类别与中药整体情况基本一致。
2017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按照给药途径分布,静脉注射给药占54.0%,其他注射给药占0.6%,口服给药占39.4%,其他给药途径占6.0%,与2016年相比,总体给药途径分布无明显变化。
2017年中药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按照给药途径分布,静脉注射给药占84.1%,其他注射给药占1.0%,口服给药占13.2%,其他给药途径占1.7%,与2016年相比,总体给药途径分布无明显变化。
2017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比2016年略有下降。从药品类别看,主要涉及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类、益气养阴类、凉开类等中药;从严重报告涉及的给药途径看,静脉注射给药占比较高,提示仍需要继续关注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