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健康头条 > 感统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

感统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

2018-03-21 来源:医院管理论坛报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和行为刻板怪异为特征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的感知、语言、情感、社会交往运动等能力,通常从婴儿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续终身。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对23例孤独症患儿进行为期6个月的感觉统合训练。在训练前后,分别采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和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对孤独症患儿的感觉失调状况和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后,感觉统合能力有明显改善,其中感觉统合失调的改善以前庭平衡失调、触觉过分防御、本体感觉失调的改善较为显著,训练6个月后的改善率分别为91.3%、95.7%、69.5%,而学习能力的改善较差,为60.8%。

现状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和行为刻板怪异为特征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的感知、语言、情感、社会交往运动等能力,通常从婴儿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续终身。由于孤独症病因不明确,治疗有很大难度,药物治疗仅限于对症治疗,至今没有一种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国外研究和实践证明,早期诊断和功能训练的介入,对于减轻患儿症状,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均把开展早期教育训练作为首选治疗方法。感觉统合训练是近年来国内外用于治疗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常用方法。
 
本文通过对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少科23例儿童孤独症患者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方法进行临床研究,旨在了解这种方法对儿童孤独症患者的疗效,为相关训练机构和孤独症患儿家庭治疗提供一种易操作、易推广的教育训练方法。
 
通过训练,孤独症儿童的语言、交往、感觉和躯体运动能力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感觉统合训练对治疗儿童孤独症有一定的疗效。
 
研究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6年4~12月在该院就诊的孤独症患儿23例,男18例,女5例;其中3岁5例,4~5岁9例,6~8岁9例。纳入标准:均符合美国精神协会颁布的《精神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孤独症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有Rett综合征、Asperger综合征、Heller综合征、儿童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特殊语言发育障碍者。
 
方法:
 
感觉统合训练法:该方法由台湾奇脑德儿脑力开发联盟提供并经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改良,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标准的感觉统合功能训练,包括前庭功能训练、触觉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每周训练6d,每天训练2次,上下午各1次,每次60min,持续6个月。
 
估工具:
 
①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
 
该量表由北京医科大学精神研究所编制。由儿童父母填写,按5个等级评分。感觉统合失调的程度是将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标准为:40-32分为轻度,30-20分为中度,20分以下为重度。本研究中重度感觉统合失调17例,中度感觉统合失调6例。训练的改善程度分为:显著改善:感觉统合评定量表有一项得分达到正常或提高≥10分;改善: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分提高5-9分;无变化: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分提高<5分。
 
②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
 
由Krug于1978年编制,分为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和生活自理5个因子,共57个项目。每项得分负荷为1、2、3和4分,对选择“是”者按相应负荷评分,各项评分相加可得出总分,分数越高说明患儿孤独症病情越严重,不良行为越多。评估时间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末。量表均是本专业护士在同一指导语下由1名训练人员和2名主要养育者独立完成后收回评定。
 
训练计划:
 
根据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程度,制定和调整计划。训练器具包括大龙球、羊角球、滑板、滑梯、平衡木、推球、跳床等。每天训练2次,每次60min,持续6个月。家长全程参与训练。在训练中避免过度刺激感觉统合中敏感的部位,多刺激患儿感觉统合迟钝的部位,并及时表扬和鼓励其有进步的每个动作。
 
讨论
 
孤独症是起病于儿童早期的一种严重性精神疾患。Ayres根据对脑功能研究、职业治疗以及实验的研究结果,首先系统地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其认为感觉统合是指人体器官将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同时感觉处理能力的受损,会导致各种功能障碍,这就是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在孤独症儿童中发病率较高,研究显示发生率高达95%。
 
本研究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方法用以矫治儿童认知功能障碍,是寓训于乐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唤起儿童的兴趣,使其逐渐参与训练,形成良性循环,逐渐调整和促进自己的行为、神经功能成熟,用来矫正注意缺陷多动、精神发育迟滞、学习困难和孤独症等儿童临床存在的诸多障碍。
 
对孤独症儿童早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感觉统合训练,使患儿的本体感觉与神经进行多次磨合、协调,能改善其视觉、听觉、触觉功能障碍及语言交流障碍。尤其是加强前庭功能的训练,使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得到发展,对改善患儿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身体的运动能力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中23例患儿自理能力改善不显著,训练前后无统计学意义,学习能力项经6个月训练改善率为60.8%。可能是因为自理能力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涉及儿童的智力、生活经验、动手能力等多种技能,是运动技能的综合体现,而运动技能的学习又是一个复杂的神经过程,有赖于神经通路与可塑性突触的完善功能,需要人体视觉、听觉、痛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受器的信息输入,而孤独症患儿通常存在感觉信息处理通路不完整和感觉信息组织不协调,使他们在自身和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无法协调,可能是导致训练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所在,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