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健康奇闻 > 抽搐待查,一个很有意思的病例

抽搐待查,一个很有意思的病例

2018-02-25 来源:华医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两年前的一天,接到神经外科的电话,说他们有一个病人,是抽搐起病的,由于当地县医院诊断考虑颅内占位不能排外,所以转到了他们科。但是在他们科室做了所有的检查,包括脑电图,腰穿及头颅MRI,均正常,排除了占位。

一个很有意思的抽搐待查病例,和大家分享一下。

两年前的一天,接到神经外科的电话,说他们有一个病人,是抽搐起病的,由于当地县医院诊断考虑颅内占位不能排外,所以转到了他们科。但是在他们科室做了所有的检查,包括脑电图,腰穿及头颅MRI,均正常,排除了占位。但是患儿抽搐仍然频繁发作,曾给过丙戊酸钠静滴等AED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每天仍然要发作十几次,他们实在是没办法了。又是个12岁的孩子,神内不来会诊,要求儿科会诊,所以让我去一趟。

我去了之后,患儿刚好在发作。我们都知道,如果是发作类疾病,那么对发作期形式的观察是十分重要的,许多癫痫的类型,就是通过对发作期的观察而诊断的,比如最典型的婴儿痉挛症——West综合征的“点头哈腰”样发作。这个孩子发作起来可热闹了,像强直——阵挛样的大发作,嘴巴里还发出尖叫。而孩子一发作父母就在旁边哭天抹泪。

简单说一下病史吧:患儿男,12岁,云南玉溪江川县人,因“反复抽搐3月余”入院。三个月前因被老师责骂后出现第一次抽搐,表现为四肢强直伴肢体阵挛,牙关紧咬,尖叫,面色潮红,呼之不应。每次发作约5分钟-10分钟,能自行缓解。无发热,头痛,呕吐,咳喘等表现。自第一次发作后,发作频率逐渐递增,开始每天1-2次,目前每天约15-20次,突发突止。自发作后,家属辗转多处求医,吃过很多药物,包括中草药、西药,一直没什么效果。由于家庭经济较困难,所以一直没有到大医院就诊。由于最近发作实在频繁,才东拼西凑借了点钱来我院医治。

查体:神志清,精神好,面容略消瘦。全身皮肤无黄染及皮疹,黏膜完整无破溃,浅表淋巴结不大,咽喉微充血,心肺腹查体无特殊。神经系统查体正常,无阳性病理征。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脑脊液全套、头颅MRI、脑电图均为正常。

刚看到这个孩子发作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孩子不对劲,发作的时候眼神是灵活的。仔细询问家属,患儿平时较为内向,少言寡语。学习成绩中等偏上。家里没有特殊的遗传代谢病史。

约3分钟后,患儿抽搐停止,满头大汗。我问家属,每天一般什么时候发作较为频繁?发作后会不会入睡片刻?家属回答说,一天之中说不准,随时都会发作,尤其是每天医生查房或者有亲属来探视的时候,发作更为频繁,发作后不入睡。发作时无论喊叫还是掐人中都没用,可以自行缓解。正在和家属谈话期间,患儿又再次发作,发作的类型和刚才又稍有不同,变为突然跌倒,手舞足蹈,同时鼻腔里发出哼哼的声音。

我觉得我大致有谱了,于是对神外的主管医生说,这是我们管的病,写个转科记录,转过来!

我考虑此患儿为癔症。

癔症(Hysteria)又称歇斯底里,在ICD一10和DSM-Ⅳ中称为分离性和躯体形式障碍。该症是由明显情绪因素所诱发的精神障碍现象,起病甚急,主要表现为感觉、意识或运动方面的障碍,症状无器质性病变。

癔症的表现具有以下特征:

(1)症状无器质性基础,无法用神经解剖学作解释。

(2)症状变化的迅速性、反复性不符合器质性疾病的规律。

(3)自我为中心,一般在引人注意的地点、时间内发作,症状夸大和具有表演性。

(4)暗示性,容易受自我或周围环境的暗示而发作,亦可因暗示而加重或好转。

由于患儿平时较为内向,在学校里不太引人注意,又处于青春前期,所以很容易患此类型的疾病。发作时带有夸张及表演性质,旨在引起周围人的注意,这就能解释他为什么总在医生查房、亲戚探望时发作较为频繁的缘故了。而且和癫痫做鉴别诊断的话,其发作不具备刻板性,且发作后没有入睡,不伴有二便失禁等。

为了尽快明确诊断,我准备了一瓶稀氨水,装在口袋里。在第二天查房的时候,患儿又突然出现发作,我拿出准备好的稀氨水放到患儿鼻子旁边,浓烈的气味让患儿的发作顿时缓解。所有家属都觉得很不可思议,以为我用了什么灵丹妙药。至此,患儿的癔症可以诊断明确了。

然后开始暗示治疗。通过和患儿的谈话,知道由于患儿家庭困难,患儿也十分懂事,他知道这个疾病给家里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十分想很快康复。于是我就从这个地方为切入点,第二天,他发作的时候,我照常先用稀氨水将其缓解,然后我让护士用注射用水2ml给他肌注,并告诉他说,这个病就需要这个药治疗,这个药很贵,是进口的,一次要500块,以后你发作一次就要用一次(而且注射用水肌注是很疼的)。

奇迹发生了,患儿自此后再也没有发作,4天后出院。

总结

癔症同属于发作类疾病,且在儿童不少见,常见于学龄儿童,女孩多余男孩。发病率约为3.5%,具备歇斯底里及表演性质,俗话说的“人来疯”。不存在可以解释症状的器质性依据。有心理或情绪的诱发依据,表现在时间上与应激事件、问题或紊乱的关系有明显的联系(即使患儿否认这一点)。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