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
这是作家冯唐在2017年10月的微博舆论场中掀起的一场网络狂欢的文章。自此,“中年”、“油腻”等热词火爆社交媒体。肥胖、手串、保温杯,油腔滑调、世故圆滑、不修边幅邋遢不堪、没有真正才学却爱好吹嘘装样,如此“油腻”的背后,似乎关乎着中年的生存压力、社会的庸俗流弊。
江西吉水药铺的门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当前,油腻精神正无孔不入。面对着市场经济的主流观念、医院年终评比的利润绩效排名,是竭力保住知识分子的赤诚,还是干脆陷入医疗商业的怪圈,亦或是反复挣扎其中而无法自拔?几千年前,名医孙思邈早已有云——大医者,精诚也。习医之人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须“见彼苦恼,若己有之”,须策发“大慈恻隐之心”,须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我将重视自己的健康,生活和能力,以提供最高水准的医疗。”
2017年,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医学协会(WMA)大会上,被奉为“医界圣经”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进行了第8次修改。与以往的7次修改相比,这一次最引人瞩目的可称道处之一即是“我将重视自己的健康、生活和能力,以提供最高水准的医疗”。
曾几何时,医疗执业环境无可避免地陷入了市场经济的冲击圈中,医疗也谈利润化、市场化、高楼大厦、规模化经营……
随之而来,医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精神领地亦无可避免地陷入各种庸俗的物质利益“油腻”之中,不交钱不看病、不给红包不给予善待、复制粘贴造论文求职称、将医疗视为各类交易的名利场……
如今,政府已经通过医保和财政两条公益性资金途径源源不断地提供供给,公立医疗机构应当摒弃以往惯性的规模化发展模式,建立起以患者至上为中心的精细化发展模式;摒弃以往惯性的多劳多得绩效考核模式,建立起以患者满意度为中心的优劳优得绩效考核模式;摒弃小集体利益,让公立医疗机构回归公益,促进医务人员多点执业以提供市场化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同的医疗需求。
当医疗终于回归公益,医者自然应回归公知,远离“油腻”。
浙江宁波名医范文甫的门联是这样的:“但愿人常健,何妨我独穷”;江西吉水药铺的门联是这样的:“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湖南湘乡老医生家的门联常用这样的:“何须我千秋不老,但愿人百病莫生”,这些楹联都充分展现了患者利益至上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担当。
思想家萨特曾用最通俗易懂的比喻告诉我们公共知识分子的特质:“当一个科学家在实验室里进行核试验研究时,他不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而当他在反对核战争的请愿书上签名时才是。”具有“公共关怀”和“批判意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知识分子。
医者应当成为医疗领域的公共知识分子,而不应当成为医药商业利益的代言者、推销者和庸俗的“油腻”分子。我们应为《不承认支架过度使用是掩耳盗铃》这类文章的医务作者叫好,而不应熟视无睹。
总而言之,医者的精神,不容“油腻”!
全球健康新闻资讯,关注开启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