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新闻频道 > 医药资讯 > 健康头条 > 为什么孩子自立后不爱回家?

为什么孩子自立后不爱回家?

2018-02-08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一个家庭中所存在的问题,外人是很难发现的,但总逃不过孩子的双眼。被宠爱的孩子往往很低调接受特权,但是被忽略的孩子只能像受伤的小猫那样痛苦不堪,独自舔噬伤口,但他们还会对受宠的孩子怀恨在心,甚至觉得不应有这样的兄弟姐妹。

父母的语言行为固然是孩子眼中的第一位教育家,但父母在孩子心中也是获得充分关爱的对象。夫妻双方育有多个儿女的时候,夫妻共同负担的养育责任变得更重,孩子们所受到的公平待遇更重要。许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喜欢与父母有过多的交流甚至不喜欢回家。这些孩子一部分是想要有独立的空间给自己留存点隐私,另一部分则是觉得自己在家庭中可有可无。在青春时期,不仅仅是孩子们的懵懂或情窦初开的时期,更是他们能够独立自主思考的时候,而这时期往往是成年人眼中的叛逆时期。其实在多个子女的家庭中,孩子各异的性格往往会让家长忽略掉问题的根源--家长的偏爱。

天下父母无不偏爱

先撇开一些守旧思想"重男轻女"的影响,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中,父母都会有偏爱一个孩子的行为。尽管他们认为自己对所有孩子的爱都一样的,但是他们的内心并不能否认自己确实"偏心眼"。就两个孩子的的家庭来说,孩子的性格、外貌与行为往往会成为亲朋好友之间拿来比较的话题,而父母也会不自觉地在寻找每个孩子的优缺点来进行比较,然后下结论"哪个孩子最乖最聪明继承自己的优点最多"。有那么句话在多子女的家庭中,父母会说过"你为什么不能像姐姐/哥哥/弟弟/妹妹那样······"也许这只是父母想传达给孩子谁是他们的榜样,而事实上,父母心中已经明确的知道自己更欣赏谁。

父母通常偏爱谁?

在最原始的动物本能来说,老鹰会更喜欢强壮的孩子,对于老大撕碎幼小的孩子会视而不见。老鹰这样的做法似乎更符合"适者生存"的说法。而人类则比老鹰更聪明更具有爱心,不会像动物那样狠心,但是潜意识里继承了这种动物本能。因此,优秀的孩子、外貌出众的孩子都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当然孩子中老大往往也是他们的偏爱对象。对于老大的偏爱,往往是夫妻双方一开始投入的关注以及照顾最多,老大通常最高、最健康,因为在老大小时候没有人跟他争抢资源。《天生反叛》一书的作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弗兰克·苏洛威用达尔文主义来解释这一问题:这是父母希望通过繁衍后代来复制自己的生物学自恋情结,因此爸爸妈妈偏爱那些最大最健康的后代,因为这些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把家族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是的,父母偏爱谁,更取决于哪个孩子更像是自己,父母把自己的期望投射在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会达到自己成功目标。

偏爱产生的问题

1.孩子自身的问题

偏爱对孩子们的影响有时候会出现矛盾的现象。被偏爱的孩子会更有信心,自尊心也会很强,但可能会造成傲慢的性格,步入社会往往很受创而感到委屈。而被忽略的孩子在童年时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会造成自卑的心理,但也会自己树立防御机制,使自己表现得更好,在社会上处理人际关系也比较强,但是童年爱的缺憾会成为他们一生的阴影。就像《大卫·科波菲尔》的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成名后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成就而忘却童年是父母的不公待遇,反而时常梦回童年时候母亲对自己的不公平。

为什么孩子自立后不爱回家?

2.孩子之间的关系

一个家庭中所存在的问题,外人是很难发现的,但总逃不过孩子的双眼。被宠爱的孩子往往很低调接受特权,但是被忽略的孩子只能像受伤的小猫那样痛苦不堪,独自舔噬伤口,但他们还会对受宠的孩子怀恨在心,甚至觉得不应有这样的兄弟姐妹。

3.亲子间关系

不受宠爱的孩子没有受到父母公平的爱的时候,往往做出一些捣蛋的行为来表示抗争或者获得父母的关注,父母却会因此惩罚孩子,变加剧了孩子与父母关系恶化的问题。尽管随着孩子年龄的长大,因父母偏心造成的冲突也会随之缓解。不过,谁也无法完全忘却童年时代的种种不快。谁照顾年迈父母,谁获得大部分遗产之类的生活问题可能会成为偏爱的恶果。

因此,父母存在的偏爱行为必须要在不伤害其他孩子的前提下进行,同时做到平衡孩子的爱是最完美的相处方式,对于一些需要更多关注的孩子,父母应该及时给其他孩子做出解释,以免孩子误解父母"偏心眼"。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