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心肌梗死(AMI)、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经皮冠脉介入(PCI)的一、二级预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数亿人在服用阿司匹林,合并用药极为常见。因此,掌握阿司匹林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尤为重要。
阿司匹林+布洛芬
致命相互作用
国外研究证明,布洛芬、吲哚美辛、萘普生等非甾体抗炎药,与阿司匹林竞争性的占据血小板的环氧酶乙酰化位点,减弱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加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温馨提示:当感冒时,正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建议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不影响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如果必须服用布洛芬时,通过调整服药间隔时间,以减少阿司匹林与布洛芬的相互作用。
1.阿司匹林普通片:服用阿司匹林前8小时或者30分钟后,再服用布洛芬;
2.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吸收慢,应在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前5小时或服药后5小时,再服用布洛芬。
阿司匹林+抗凝药物
增加出血风险
阿司匹林显著增强双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双香豆素)的作用,主要机理包括:
1.阿司匹林降低血小板的聚集作用;
2.阿司匹林可阻止肝脏利用维生素K,抑制凝血酶原的合成;
3.阿司匹林从血浆蛋白结合部位置换出抗凝药,从而增加抗凝药的游离药物浓度。
阿司匹林+磺酰脲类降糖药
可引起严重低血糖
阿司匹林可增强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等)的降血糖作用,主要机理包括:
1.小剂量和中等剂量的阿司匹林本身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
2.阿司匹林能从血浆蛋白结合部位将磺酰脲类降糖药置换出来,增加其游离药物浓度,从而增强其降血糖作用。
因此,阿司匹林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合用时要谨慎,防止出现低血糖。
阿司匹林+维生素C
可减轻胃肠道损伤
口服维生素C的酸性环境,可减少阿司匹林水解,有利于阿司匹林以原形的形式吸收,增加阿司匹林的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疗效。
另外,实验和临床已证实,与阿司匹林单用相比,联用维生素C能显著降低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伤。
临床可以根据需要,合用维生素C或者选择复方制剂(阿司匹林维C肠溶片、阿司匹林维C泡腾片、阿司匹林维C咀嚼片等)。
阿司匹林+银杏提取物
出血风险不增加
银杏提取物,可竞争性地与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膜受体结合而拮抗PAF的作用,从而抑制血小板的凝集、内皮细胞渗透性、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炎症反应。
因此,曾有个别报道认为,银杏提取物与阿司匹林合用可增加出血风险。
但是,后来的实验室研究、健康男性受试者参与的随机双盲二交叉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结果提示:银杏提取物与阿司匹林合用,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阿司匹林+ACEI
相互作用无临床意义
理论上,阿司匹林抑制具有扩血管活性的某些前列腺素(PG)的合成,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促进前列腺素(PG)的释放,从而会减弱ACEI对冠心病的保护作用。
但是,多个大型的对照研究证实,以主要临床终点事件(死亡、中风、心肌梗死和因充血性心衰而入院)为标准,阿司匹林的使用没有影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疗效。